2013年1月3日:罗马尼亚人的宗教(二)
东方基督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区别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到每个文化的视野和文体模式。于是,东正教由于相信上帝的恩典是从上而下赋予的,这对罗马尼亚的文化赋予了合理、谨慎、节制的特点。使罗马尼亚人相信超然的上天会拯救他们,并相信历史对他们是有利的。这就是民间文化通过生活经验形成的轮廓。
这个特色产生另一个好处,有机事物不象其它事物那么敏感,有更大的耐久力。西方文化,在宗教的影响下面临分裂的危险(新教从天主教里分离出去,此后分成上百个独立的小教派)。与此不同的是,东正教并没有答应卡文教或路德教的强烈要求而与它们合并, 也没有与天主教容为一体,尽管在特兰西瓦尼亚对天主教做出某些让步,承认教皇为最高领袖。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举动,只是形式上的认可而已,对教条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修改。文化范围的发展也同样。罗马尼亚文化没有融于斯拉夫、希腊或西方文化,而是与它们共生共存,有时吸收它们的某些因素,但并没有被它们吞没。
因此,对外来影响的态度是有限的接受,文化可以吸收其愿意吸收的并本身其机体可以接受的因素,而其核心保持不变,无论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文化或社会势力有多大。
这个持久战略和有机制性能力保证了文化或宗教的自身免疫,使它们如同一个有机制性的视野和文体模式运行,即使我们放弃一些哲学上的概念,也是可信的。让我们返回到整体与部分双重关系上。普遍性和整体性在东方思想里至关重要,是某些哲学系统和学派的关键问题。必须从一般和普遍现象来发现个体。与此相反,西方文化则是通过个体而达到全人类,就如复兴时期、宗教改革运动和在此前中世纪道德完美骑士的理想一般。对那些在历史上为争取生存必须不断开展艰苦的斗争的人民,如果整体能够顶得住,个体就不再那么脆弱。
另两个使我们得出相同结论的相对立的概念是同质性和异质性。这两个倾向当然存在于任何社会和民族中。但他们的区别所在是把重点放在哪一个,哪一个占最大的比例。在某种情况下哪一个最有前途?人们最经常使用哪一个?
罗马尼亚宗教发展与文化是平行的。这并不出乎意料,因为从理论上讲,宗教作为一个信仰、价值观、传统和艺术系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有民族本身的独特性,而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宽阔范围,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等则具有普遍性。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所说的,宗教和帝国没能吸引他们所梦想的普遍性。
在罗马尼亚公国建立后,宗教开始组织起来。各公国的大公为建立教堂和修道院积极活动。罗马尼亚人在修建教堂和修道院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十一世纪初在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族大公、斯特凡一世撤销了阿拉德附近的一个罗马尼亚修道院。十二世纪教皇要求压制东正教的自由。在匈牙利国王的统治下,东正教教会禁止修建石头建筑物。因此东正教教会开始修建木制教堂,这是罗马尼亚建筑艺术上独特的辉煌遗产,也赋予了罗马尼亚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价值。
十七世纪末罗马尼亚文化成熟,开始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当时文化开始摆脱宗教的控制。尽管未来一段时期的法纳利奥特时代不太有利于这种文化的创造,但对启蒙运动敞开大门。启蒙运动,通过解放哲学、文化和法国革命20世纪末宣传的共和思想引起罗马尼亚思想家的注意。罗马尼亚人,尤其是特兰西瓦尼亚人公开拥护启蒙运动,并在吸收其思想的同时没有象其民族一样采取反对宗教的态度。
罗马尼亚人思维的特点是不喜欢夸张和极端主义,这有助于他们争取生存。在宗教方面也是同样,罗马尼亚没有象其它民族一样采取极端主义的行动,相反采取了理性、温和的态度。
Irina Ivașcu (逸雪), 08.01.2013, 13:22
东方基督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区别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影响到每个文化的视野和文体模式。于是,东正教由于相信上帝的恩典是从上而下赋予的,这对罗马尼亚的文化赋予了合理、谨慎、节制的特点。使罗马尼亚人相信超然的上天会拯救他们,并相信历史对他们是有利的。这就是民间文化通过生活经验形成的轮廓。
这个特色产生另一个好处,有机事物不象其它事物那么敏感,有更大的耐久力。西方文化,在宗教的影响下面临分裂的危险(新教从天主教里分离出去,此后分成上百个独立的小教派)。与此不同的是,东正教并没有答应卡文教或路德教的强烈要求而与它们合并, 也没有与天主教容为一体,尽管在特兰西瓦尼亚对天主教做出某些让步,承认教皇为最高领袖。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举动,只是形式上的认可而已,对教条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修改。文化范围的发展也同样。罗马尼亚文化没有融于斯拉夫、希腊或西方文化,而是与它们共生共存,有时吸收它们的某些因素,但并没有被它们吞没。
因此,对外来影响的态度是有限的接受,文化可以吸收其愿意吸收的并本身其机体可以接受的因素,而其核心保持不变,无论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文化或社会势力有多大。
这个持久战略和有机制性能力保证了文化或宗教的自身免疫,使它们如同一个有机制性的视野和文体模式运行,即使我们放弃一些哲学上的概念,也是可信的。让我们返回到整体与部分双重关系上。普遍性和整体性在东方思想里至关重要,是某些哲学系统和学派的关键问题。必须从一般和普遍现象来发现个体。与此相反,西方文化则是通过个体而达到全人类,就如复兴时期、宗教改革运动和在此前中世纪道德完美骑士的理想一般。对那些在历史上为争取生存必须不断开展艰苦的斗争的人民,如果整体能够顶得住,个体就不再那么脆弱。
另两个使我们得出相同结论的相对立的概念是同质性和异质性。这两个倾向当然存在于任何社会和民族中。但他们的区别所在是把重点放在哪一个,哪一个占最大的比例。在某种情况下哪一个最有前途?人们最经常使用哪一个?
罗马尼亚宗教发展与文化是平行的。这并不出乎意料,因为从理论上讲,宗教作为一个信仰、价值观、传统和艺术系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有民族本身的独特性,而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宽阔范围,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等则具有普遍性。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所说的,宗教和帝国没能吸引他们所梦想的普遍性。
在罗马尼亚公国建立后,宗教开始组织起来。各公国的大公为建立教堂和修道院积极活动。罗马尼亚人在修建教堂和修道院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十一世纪初在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族大公、斯特凡一世撤销了阿拉德附近的一个罗马尼亚修道院。十二世纪教皇要求压制东正教的自由。在匈牙利国王的统治下,东正教教会禁止修建石头建筑物。因此东正教教会开始修建木制教堂,这是罗马尼亚建筑艺术上独特的辉煌遗产,也赋予了罗马尼亚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价值。
十七世纪末罗马尼亚文化成熟,开始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当时文化开始摆脱宗教的控制。尽管未来一段时期的法纳利奥特时代不太有利于这种文化的创造,但对启蒙运动敞开大门。启蒙运动,通过解放哲学、文化和法国革命20世纪末宣传的共和思想引起罗马尼亚思想家的注意。罗马尼亚人,尤其是特兰西瓦尼亚人公开拥护启蒙运动,并在吸收其思想的同时没有象其民族一样采取反对宗教的态度。
罗马尼亚人思维的特点是不喜欢夸张和极端主义,这有助于他们争取生存。在宗教方面也是同样,罗马尼亚没有象其它民族一样采取极端主义的行动,相反采取了理性、温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