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罗中关系,历史一瞥(第五部)
就像在以前节目里说过的,最初没有罗马尼亚的游人亲自去并描写中国的。之所以在17世纪时的史书中经常会出现错误或混淆。 罗马尼亚伟大学者Dimitrie Cantemir (1673-1723)自己也曾这样的。譬如,在他的作品《摩尔多瓦的描述》中也提到了中国。可是,尽管他的知识十分丰富、对东方学的兴趣也很大,他也将中国与西徐亚(Scythia)
Serban Toader (谢芦宾), 03.10.2019, 13:00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谢芦宾。欢迎大家收听新的一期《友谊纽带》专题节目!
《友谊纽带》专题节目是关于罗-中在文化、科学、艺术、经济、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我们还关注罗马尼亚汉学领域的活动,主要是布加勒斯特大学或其他罗马尼亚的大学与《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科学或文化活动。另外,大家知道,今年 10月份罗马尼亚与中国庆祝建交 70周年。罗国际广播电台的汉语编辑部也庆贺成立 20周年,我们是 1999年10月1日成立的。
从9月6日起,我们给听众朋友们准备题为《罗中关系,历史一瞥》系列节目,内容涉及到 1949年前的情况,共包括十部。希望听友们会感兴趣!
就像在以前节目里说过的,最初没有罗马尼亚的游人亲自去并描写中国的。之所以在17世纪时的史书中经常会出现错误或混淆。
罗马尼亚伟大学者Dimitrie Cantemir (1673-1723)自己也曾这样的。譬如,在他的作品《摩尔多瓦的描述》中也提到了中国。可是,尽管他的知识十分丰富、对东方学的兴趣也很大,他也将中国与西徐亚(Scythia)混淆。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学者使用的名称不准确。此外,他还以为中国民族也属于印欧文化。然后,他把所有的斯拉夫人说成是“俄罗斯人。
可是不久后,终于出现了一个亲自去中国的罗马尼亚人:这就是著名的外交家、游人Nicolae Milescu(1636-1708)。他也是个通晓多国语言的人、军人和探险者。据说,除了拉丁语跟古希腊语之外,他还多少学到了中文字。据一些来源,他总共学了 14门外语。他的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哲学、神学、历史等等。
尽管部分俄罗斯研究家说他的祖先是希腊人,最有可能他是阿罗马尼亚人,就是在希腊生活的、讲阿罗马尼亚方言的一种罗马尼亚民族。具体而言,所谓的“希腊人意味着“拜占庭人,就是非罗马天主教的、有东正教信仰的人。
Milescu从小刻苦努力地学习,因此在刚满17岁的时候就成了摩尔多瓦公国的宫廷秘书。此后他还继续努力学习,之所以他的天赋被当时的高级官员发现。他一步又一步的升级,最后被任命摩尔多瓦公国的“大军长,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职位。
在耶路撒冷的普世大主教的推荐下,当时的沙皇Alexey Michailovich (1645-1676) 于1671年接受Nicolae Milescu加入使团署,就是当时的沙俄外交部。
由于他工作态度十分认真,不久后沙皇给了他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去中国!这个情况不仅对一个东欧人,而且对一个欧洲人而言是史无前例的。当然,他并不是第一个欧洲人:大家都了解著名的游人马可·波罗。可是,Milescu不是个商人,他到中国不是为了做生意。与Milescu相比,马可·波罗似乎对中国的一些文化因素不感兴趣,尽管他在中国待了 25年左右!
另外,在中国活动的耶稣会的人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他们的目的跟这位罗马尼亚使者的都不一样。这个非常有能力的罗马尼亚人不仅是率领了一个外交使团,而且是由沙皇自己派到中国的。目的是沙俄在北京建立使馆。
他还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为沙俄邻国的中国的方方面面。
Milescu是1675年3月出发的,此前他为此作了细致的准备。他被任命“沙皇陛下使者,他的使命是向“中国可汗(即清朝皇帝)提交沙皇的信函。那么,沙皇希望了解的是什么呢?他想知道的是:沙皇与清朝皇帝之间是否能够建立友情。此外,使者还有这个使命:发现哪一条路径最安全。是不是陆地、山路还是海路呢?他还必须了解地理以及处在西伯利亚到中国的路上的各个民族。是不是沙皇的附庸种群呢?还是别的帝国的附庸呢?
可见,Milescu的使命特别难:他走的并不是熟路,反而要发现一条新的路径。当时,对这个地区的地理认识十分稀缺。
(摘自:拉杜·多瓦德尔 -《罗报刊反应对东方的了解》(1840-1940),第四章 ,“罗马尼亚人主观与客观遇上中国的一瞥。)
各位听友们,希望您继续对我主持的节目感兴趣,同时希望大家收听我主持的《听众信箱》节目。希望新、老的听众朋友们给我们来信,或是在社会媒体平台与我们直接互动。今天的节目到这里结束,我是谢芦宾,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次节目再见!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