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罗马尼亚戏剧导演丹·维克多尔(Dan Victor)(第二部)
今天的节目内容还是与戏剧艺术有关联。前些时候,罗马尼亚国家剧院的剧团在中国演出了莎士比亚的《风暴》。现在还有另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剧团在中国进行演出,节目就是俄国作家尼古拉·果戈里的
Serban Toader (谢芦宾), 28.09.2018, 14:00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谢芦宾。欢迎收听新的一期《友谊纽带》专题节目!本栏目的内容是关于罗马尼亚与中国在文化、科学、艺术、经济、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我们还关注罗马尼亚汉学领域的活动,即布加勒斯特大学或其他罗马尼亚的大学与《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科学活动。
今天的节目内容还是与戏剧艺术有关联。前些时候,罗马尼亚国家剧院的剧团在中国演出了莎士比亚的《风暴》。现在还有另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剧团在中国进行演出,节目就是俄国作家尼古拉·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我们希望将能够在未来节目时间里提供详细报道。
好!下面继续播送关于戏剧导演丹·维克多尔(Dan Victor)的访谈。这位罗马尼亚导演自2016年以来参加在北京电影学院组织的大师班。丹·维克多尔是 1955出生的,从1981年到1990年分别在雅西市、首都布加勒斯特等城市的国立剧院当了演员。1996年毕业于布加勒斯特戏剧与电影艺术大学的戏剧导演专业。
他坦白说,中国学生们给他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访谈的第二部:
“他们十分敏锐- 这位罗马尼亚导演是这样儿的描写自己的学生。那么,北京电影学院的课程是怎么样安排的呢?从上午9点到11点半参加工作坊, 然后是用餐和休息时间。接着从下午2点到5点还是工作坊的第二部。在第一部和第二部工作仿结束时还要安排持续 10分钟到15分钟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老师发现学生们是否掌握所需的因素、是否需要多加的介绍。实际上,他们安排的十几分钟的对话会自然地变成1个小时。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当然涉及到专业,但从他们的角度而言,专业跟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联:这还意味着家庭、朋友圈等等。行业似乎跟私生活达到了一定的平衡。丹·维克多尔觉得这种状态跟中国人较长久的历史和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就是那样的广泛。其实,丹·维克多尔补充说:“专业毕竟是生活的一部分。
每当大师班开始前,丹·维克多尔跟每个学生面对面对话。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选择了表演这个专业?有的学生是如此回答的:我选择了这个是因为我可以给自己、给家庭和国家作出贡献。丹·维克多尔认为这是一种利他主义。他说,“这令我感到惊奇“。
他继续说,“我的标题是《旅游》。在开始的时候,丹·维克多尔作为一种导游;然后他逐步地把“指挥棒交给学生本身。工作坊可以持续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或三个星期。在结束时,他再次问学生们:他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但这次他们不是通过言语回答问题,反而是通过表演。丹·维克多尔说,他很高兴发现学生们意识到了演员是个充满着力量的人!他解释说:演员不是先练习完角色,然后在舞台上表演;演员每次登台的时候就创造角色。他说,他对学生们的建议是:“在一辈子里,做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同时要热爱自己做的事业。
我采访这位罗马尼亚导演时还问了他这样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在上课或表演的时候,中国学生们有没有一定的抑制,或是忌讳的东西呢?会不会遇到任何障碍?
丹·维克多尔回答说:不一定要把它叫做“忌讳。导演在跟学生们准备表演一个爱情故事的时候,发现了情人要拉手、拥抱、接吻的时候表现出一种的秀气、优美的态度,也是慎重的态度。却不算是抑制或忌讳。
另外,在问他第一次到中国之前,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样的了解时,丹·维克多尔回答说,他觉得中国思想是个十分庞大的事情。首先是归功于老子,然后是儒家的思想。此外,他觉得中国的古诗也比较适合他的精神状态。他还对京剧的面具和运动十分感兴趣。他还说,自己觉得把京剧的戏剧言语用于一个莎士比亚的剧本十分搭配。
在我们的采访结束前,丹·维克多尔还强调了这一点:“我很高兴能够为这些人作出一点儿的努力。
丹·维克多尔的未来计划之一是在同中国方面的合作下指导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按照他的看法,这场应该是个充满编舞的演出。2018年丹·维克多尔被邀请参加在北京附近另外一个城市里组织的课程。他已经很乐意的答应了。
各位听众朋友们,希望您继续对我主持的节目感兴趣,同时希望大家每周日收听我主持的《听众信箱》节目。希望新、老的听众朋友们给我们来信,或是在社会媒体平台与我们直接互动。今天的节目到这里结束,我是谢芦宾,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次节目再见!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