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罗共建党百年回顾
在1945年至1989年,罗马尼亚人每年5月8日庆祝建党日。罗共产党自1945年3月6日,在苏联的支持下上台起开始铁腕统治。根据自己的宣传,罗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为了实现人类思想上最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理想,来造福罗人民。但政治活动分子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无能为力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上毫无效果。不但如此,罗共产党政权被证明是一种极端压制人民的制度,并使得罗经济遭到破产。国家经济被国有化、民众的政治权利被取消、持不同政见者被监禁,这一切都证明共产党政权的执政模式是错误的。
Steliu Lambru, 03.06.2021, 07:36
在1945年至1989年,罗马尼亚人每年5月8日庆祝建党日。罗共产党自1945年3月6日,在苏联的支持下上台起开始铁腕统治。根据自己的宣传,罗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是为了实现人类思想上最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理想,来造福罗人民。但政治活动分子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无能为力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上毫无效果。不但如此,罗共产党政权被证明是一种极端压制人民的制度,并使得罗经济遭到破产。国家经济被国有化、民众的政治权利被取消、持不同政见者被监禁,这一切都证明共产党政权的执政模式是错误的。1989年中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垮台,受到严重精神创伤的社会开始重建正常生活。
一百年前罗共产党在罗马尼亚的出现与第三国际在莫斯科的建立密切相关。社会党有关加入第三国际的决定于1921年5月11日获得通过,之后被视为罗共产党第一届代表大会。该党的名称在1922年的第二届代表大会上被确定为罗社会共产党,后改名为罗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组成部分。共产党开展的活动从一开始就反对罗政府,并在1924年予以罢免。二十世纪上半叶历史学专家伊昂·斯库尔杜(Ioan Scurtu)向本台记者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共产激进主义的出现扮演何种角色时说:“在战争期间,人民的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因此,在欧洲及欧洲之外,发展了一个极端社会运动,逐渐演变成共产主义运动,罗马尼亚也不例外。这个运动以满足工人阶级的要求为起点,但逐渐将注意力转向用各种手段争取政权,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是共产党政权的主要特征。直至那时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等所有政党都希望通过赢得选举争取执政权利。但当时所发生的是一场革命,结果是共产党夺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将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对已存的社会进行了根本性改变。”
在1920年10月初,由格奥尔基·克里斯代斯库(Gheorghe Cristescu)领导的罗社会党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就加入第三国际进行会谈。12月9日社会党代表团接受无条件地签署加入第三国际的协议,但第三国际领导人季诺维也夫(Zinoviev)和布哈林(Buharin)没有接受一个即将加入第三国际政党的领导人中有1918年12月1日在阿尔巴·尤利亚(Alba Iulia)投票支持特兰西瓦尼亚与罗马尼亚统一的人。这样一来,罗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分裂。伊昂·斯库尔杜说:“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要求曾参加阿尔巴·尤利亚人民大会的伊昂·弗卢耶拉什(Ioan Fluieras)被排除出代表团。于是,极端主义倾向早自1920年就开始出现,而在1921年1月30日至2月3日的会议上,罗社会党代表团向莫斯科方面提交活动报告时,决定将视为民族主义的右派人士排除出党,谴责他们不支持革命,并与资产阶级合作。自那时起,激进共产主义集团接任了社会党领导职位。”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罗共产党一直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政治派别。伊昂·斯库尔杜说:“阻止罗共产党得到罗人民,尤其是选民的拥护最严重的问题是在第三国际的要求下,接受了特兰西瓦尼亚(Transilvania)、布克维纳(Bucovina)和巴萨拉比亚(Basarabia)这三个在1918年与罗马尼亚实现统一的省份,直到脱离罗马尼亚为止,享受自决权。在第三国际扮演重要角色的保加利亚共产党敦促下,享受自决权的省份的名单上还加上了多布罗加(Dobrogea)。这实际上,意味着罗马尼亚统一国家开始解散。而罗马尼亚人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奋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统一,因此,一个推动这些思想的政党当然无法获得民众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罗共产党这个小政党在美国和英国的赞同下夺得了罗马尼亚的政权。伊昂·斯库尔杜说:“不可置疑的是,罗共产党在苏联使者的直接干预下在罗马尼亚上台。这种制度,就像其它邻国一样,是在苏联总统和英国首相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他们接受了斯大林有关在苏联边境不应该有敌对于苏联政权的政府的要求。对斯大林来说,不持敌对态度意味着服从苏联政府,保持友谊关系则意味着占领该国。”
罗共党的统治是让罗社会付出昂贵代价的一个讽刺,不幸的是它会在任何时候以另一种不容怀疑的形式重返罗社会。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