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康斯坦丁·多布罗加努·盖雷亚去世百周年
罗马尼亚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康斯坦丁·多布罗加努·盖雷亚(Constantin Dobrogeanu-Gherea)1920年5月7日去世,享年64岁。他1855年在今日乌克兰的第聂伯罗(Dnipro/Ekaterinoslav)附近的斯拉夫扬卡(Slavianka)一个犹太人生意人的家庭出生。他的真名是索洛蒙·卡兹(Solomon Katz)卡兹,这个家族属于俄罗斯中等社会阶级,他哥哥是医生,父亲在第聂伯罗附近拥有一家啤酒工厂。
Steliu Lambru, 18.06.2020, 19:01
罗马尼亚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康斯坦丁·多布罗加努·盖雷亚(Constantin Dobrogeanu-Gherea)1920年5月7日去世,享年64岁。他1855年在今日乌克兰的第聂伯罗(Dnipro/Ekaterinoslav)附近的斯拉夫扬卡(Slavianka)一个犹太人生意人的家庭出生。他的真名是索洛蒙·卡兹(Solomon Katz)卡兹,这个家族属于俄罗斯中等社会阶级,他哥哥是医生,父亲在第聂伯罗附近拥有一家啤酒工厂。他在哈尔科夫(Harkov)攻读大学期间与俄罗斯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革命运动保持了紧密的关系。于1847年参加了试图通过大学生向农民传播革命的人民党发起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后因被沙皇警察追踪逃到罗马尼亚北部雅西市(Iasi),从那儿又逃到瑞士,与俄罗斯革命团体取得联系。
接着他又返回罗马尼亚,从事革命文学书籍的非法贸易,把书从雅西运往俄罗斯帝国。他很快就适应了罗马尼亚的环境,1890年获得罗马尼亚国籍,而当时罗马尼亚向外国公民赋予国籍所的条件是,该人必须信仰东正教。他成为文学评论家,并于1893年成为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奠基人之一。此后他改名为康斯坦丁·多布罗加努·盖雷亚。
下面请听布加勒斯特大学的克林·科多伊(Calin Cotoi)教授向大家介绍这位罗马尼亚十九世最伟大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生平:“他的生活很有意义。1877年被俄罗斯秘密警察绑架,送到西伯利亚。他经过挪威逃脱,返回到罗马尼亚。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次的冒险。此后,他放弃了无政府主义和乌克兰人民党有关社会问题的观点,成为考茨基式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翻译了《埃尔福特纲领》(Erfurt-Proramm)一书,试图使马克思主义适应罗马尼亚这个处于边缘地区的农业国家完全不同的条件。”
康斯坦丁·多布罗加努·盖雷亚会讲多种语言,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快就成了罗马尼亚乡村地区社会问题极为敏锐的分析师。他撰写了题为《新农奴制度》一书。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的推动者都从这部书中汲取了灵感。
克林·科多伊说:“盖雷亚使一位非凡的人士。他试图使社会主义左派思想适应罗马尼亚和俄罗斯南部地区这些处于欧洲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边境地区。盖雷亚属于使社会主义适应处于边缘地区农业社会特殊条件的思想学派。他给我们留下来的最知名的概念是‘新农奴制度’,这是罗马尼亚社会学和社会史学的一部基础书籍的题目。他在这部书中对另一位人民党的代表康斯坦丁·斯特莱(Constantin Stere)做出回复,试图证明,一个社会主义型的理念是有道理的,而且是罗马尼亚也可以吸收的唯一的进步理念。”
社会主义思想也应有政治含义,其政治表达方式是1893年成立的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工人党,而盖雷亚就是该党的奠基人之一。
克林·科多伊说:“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工人党是从一开始就在罗马尼亚面临问题的政党。首先,工人阶级中有很多人没有罗马尼亚国籍。其中包括犹太人、匈牙利族人、德国人、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等等。之后,在工人中又出现了反犹太潮流,而社民党试图平息这些潮流。社民党在这种怪异情况的压力下终于倒塌,但盖雷亚希望避免完全卷入社民党的崩溃中,特别是因为他自己是刚刚获得罗国籍的犹太人。他找到的解决方案就是进入罗主流文化界,于是他在与伟大文学评论家蒂杜·马约雷斯库(Titu Maiorescu)口角之后成了罗马尼亚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这位最著名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不是因为他积极参加政党的活动,撰写社会主义论文,虽然偶尔也写一些,而是因为他所写的文学评论而获得盛名。”
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制度登上历史舞台,盖雷亚并没有表示拥护。当时他已经年老,但克林·科多伊对盖雷亚为何没有支持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解释是,他成了一个主张以民主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主义者。科多伊说:“他主张考茨基式的社会民主,试图在其基础上从政。从考茨基式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讲,布尔什维克主义其实是一个异端。这并不意味着盖雷亚与那里的人没有联系,他与克里斯蒂安·拉科夫斯基(Cristian Rakovsky)保持联系,他儿子加入了布尔什维克运动。但他本人试图保持独立自主,继续模仿德国式的社会民主运动。”
在一百年前,康斯坦丁·多布罗加努·盖雷亚根据罗马尼亚农民的社会状况留下了重要遗产。但我们必须从当时社会气候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历史遗产。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