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威尔逊的原则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远远没有结束。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阵营之间的挣扎尚未达到高潮,任何一方都不愿意让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试图实现和平。他和他的亲信制定了著名的《十四点和平宣言》,以奠定可持续和平的基础。
Steliu Lambru, 18.10.2018, 12:11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远远没有结束。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阵营之间的挣扎尚未达到高潮,任何一方都不愿意让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试图实现和平。他和他的亲信制定了著名的《十四点和平宣言》,以奠定可持续和平的基础。
下面请听历史学家伊昂·斯库尔杜(Ioan Scurtu)对威尔逊的原则进行分析,向大家解释这些原则是在何种气氛中出现的,所提出的途径是什么:“他们打算向参战国介绍一项避免这种战争重演的计划。于是,威尔逊总统介绍的十四点的目的与其说是战后重建世界新秩序,更不如说是一种和平建议。按照该计划规定,任何一方,无论是说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应从战争中受益,而是应该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各方军队首先应该从他们占领的地区撤军,恢复原来的国境。其次,多民族国家必须向在其领土上居住的所有民族保障自治权,使他们享受平等权利和自由。”
威尔逊的宣言试图恢复1914年之前的和平,而同时在对多民族国家的看待上又可以说是创新性的。伊昂·斯库尔杜说:“针对俄罗斯,打算把它维持在战争前的边境以内,希望各国对她表示好意的态度,以说服它接受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1918年1月俄罗斯革命进入了布尔什维克阶段,开始爆发内战,巴萨拉比亚(Basarabia)已经宣布自治,准备宣布独立,并与罗马尼亚实现统一。针对奥匈帝国规定维持它,但向帝国的各民族赋予更大的自治权。”
不过,多民族帝国的民族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这就是民族国家秩序。下面请听伊昂·斯库尔杜向大家解释奥匈帝国各民族对威尔逊原则的反应。他说:“《十四点宣言》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和心理反应。首先是因为打算在任何一方不吞并任何领土的条件下实现和平,建立一个避免爆发战争的世界秩序,并主张受到压迫的民族应该享受自治权。1918年1月,奥匈帝国的罗人,就像其他民族一样,仅仅考虑他们的自治权。他们尤其自1967年以来一直要求获得自治的权利。1918年秋天,逐渐呈现了奥匈帝国解体的趋势时,他们便开始提出实现统一的计划。各民族决定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才就国家秩序做出决定。”
在1918年4月在罗马举行的大会上,奥匈帝国中的各民族决定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启动一次旨在承认人权并决定政治未来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奥匈帝国各民族的代表在美国举行了示威游行,驻美国侨民也动员起来了。此外,美国媒体发表的文章表示支持各民族的要求,反对维持奥匈帝制。1918年8月底起,通过反奥匈帝国决议的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意大利人和波兰人开始共同举行示威游行和媒体宣传。
威尔逊的政治原则也没有受到欧洲大国的欢迎。尤其是法国和英国希望宣布同盟国对战争的爆发富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惩罚。威尔逊总统最终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让步。伊昂·斯库尔杜说:“1918年9月威尔逊总统决定在白宫接见各民族的代表。他们为自己的事业进行了辩护,总统从此次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是,奥匈帝国不值得继续生活下去,于是不应该维持奥匈帝国的领土完整。他表示相信,在奥匈帝国内生活的各个民族应该享受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决定的权利和自由,并受到美国的支持。”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