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第一次大战开始保持中立的罗马尼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罗马尼亚有关负责人中发生激烈争论,试图决定是否与同盟国参战。卡罗尔一世国王所领导的亲德国派对与协约国结盟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不仅如此,与协约国结盟的倡导者认为,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人情况相关的利益要求国家接受站在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一边参战。
Steliu Lambru, 21.03.2018, 16:58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罗马尼亚有关负责人中发生激烈争论,试图决定是否与同盟国参战。卡罗尔一世国王所领导的亲德国派对与协约国结盟的前景持怀疑态度。不仅如此,与协约国结盟的倡导者认为,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人情况相关的利益要求国家接受站在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一边参战。因此,为了推迟采取决定的时刻,保持中立这个意见好像是临时采取的最好解决方案。尽管政治精英为了使罗马尼亚赶上西欧的发展做出很大的努力,但经济的陈旧结构和军事系统装备现代武器的不足在战争的头两年使我国保持中立的最重要论据。
罗马尼亚历史学家阿林·丘巴勒强调说,因为我国已经同德国及其盟友签署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但公众舆论和大部分政界人士对此都无一所知,所以罗马尼亚当时的处境很困难。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奥托·冯·俾斯麦对卡罗尔一世国王和罗政界人士强加了有关这项条约的保密,因此在罗马尼亚只有卡罗尔一世和一部分政要了解这项条约。1883年结成的联盟对罗马尼亚带来了所需的安全保障。1914年该条约对罗马尼亚开始产生问题,因为至少从司法上讲,在国际范围限制罗政治界的活动自由。
1914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军事联盟之间的发生竞争。罗马尼亚对当时属于奥匈帝国领土的特兰西瓦尼亚、巴纳特和布克维纳的罗人国家和民族权利的情况予以高度关注。罗时任首相约内尔·布勒迪亚努概括拒绝同盟国的要求并保持中立提出的论据说:“像我们这样以享有主权的,并同其它同盟国享有平等权利的国家的身份结盟的国家决不可能受到这样的对待。另一方面,罗马尼亚不能接受为参加一场以毁灭一个小民族为目标的战争而诉诸武力。民众几乎一致反对战争。奥匈帝国罗人的命运和罗民族身份的理想,是任何罗政府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布勒迪亚努和政要都意识到罗军队没有做好准备,从技术方面不具备能应对现代战争所需的军事装备。1913年,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期间罗士兵被派遣到保加利亚时,大家都看到了罗军的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使得有关罗马尼亚参战的辩论变得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卡罗尔一世国王在贝雷什宫召开了皇家委员会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国家自由党的代表、时任大臣、其他政要和王位继承人斐迪南亲王。卡罗尔一世明确要求罗马尼亚站在德国及其盟友的一边参战,他的主要论据是1883年的防御条约。当时,因为大多数参会政要都认为罗马尼亚决不能站在德国的一边参战所以国王大卫失望。政要指出,罗马尼亚的民族计划就是同特兰西瓦尼亚实现统一。再者,罗马尼亚和罗军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国家自由党及其领导人扮演的角色不亚于当时其他政治家的。布勒迪亚努意识到罗马尼亚参战的决定是一个应该由整个罗政界承担的责任。如果考虑到自由党扮演的角色,特别是自由党大臣,就可以说,布勒迪亚努领导的政府为使罗马尼亚准备参战开始做出很大努力。但实际上,布勒迪亚努希望尽可能推迟这个时刻。
1914年10月卡罗尔一世逝世后两年内,交战国作出很大的努力以便说服罗马尼亚占到他们的一边。登基宝座的新国王斐迪南一世和倾向法英的宰相布勒迪亚努直到不可避免参战为止,都不愿放弃中立状态。罗马尼亚1916年8月在有关领土完整得到保障的条件下进入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决定允许它通过吞并特兰西瓦尼亚、巴萨拉比亚和布克维纳实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