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大战是因为人们从未见过这样令人恐怖的战争。罗马尼亚就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样怀着雄心进入了战争,但不久就开始败落。在两年保持中立状态后,1916年8月罗军站在英国、法国、俄罗斯组成的三国协约的一边作战,并侵入当时属于奥匈帝国领土的特兰西瓦尼亚。在开展了4月的征战后,1916年12月,布加勒斯特被占领了,国家机构迁到到摩尔多瓦避难。最终,1918年罗马尼亚成为获胜者之一,从垂危中恢复过来,进入极度兴奋的状态。 从罗马尼亚广播公司档案中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在当时处在战争状态的罗马尼亚,人们竭尽
Steliu Lambru, 18.09.2014, 10:55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大战”是因为人们从未见过这样令人恐怖的战争。罗马尼亚就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样怀着雄心进入了战争,但不久就开始败落。在两年保持中立状态后,1916年8月罗军站在英国、法国、俄罗斯组成的三国协约的一边作战,并侵入当时属于奥匈帝国领土的特兰西瓦尼亚。在开展了4月的征战后,1916年12月,布加勒斯特被占领了,国家机构迁到到摩尔多瓦避难。最终,1918年罗马尼亚成为获胜者之一,从垂危中恢复过来,进入极度兴奋的状态。 从罗马尼亚广播公司档案中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在当时处在战争状态的罗马尼亚,人们竭尽全力改善其周围世界。
2001年在接受广播电台采访时,蒂杜斯·格尔比亚将军回顾了罗社会在战争不久前兴盛的气氛。他说:“我们家庭中,爸爸是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的后裔,他的故乡是格尔日。妈妈来自佛格拉什,她父亲是神甫,在维也纳上学,然后移居到意大利。回国以后,一直想念意大利,让孩子学习意大利语。我妈妈当然也学会了意大利语,然后也教我们。我们家里充满爱国主义的气氛。我还能记得,妈妈让我们在圣像前祈祷,圣像表现的人物是我们的民族烈士:霍利亚、克罗什卡、克利山、勇敢的米哈伊。我们用祷告纪念他们,对面挂着的是国王的肖像。我们主张王权和君主主义。挂在墙上的肖像是卡罗尔一世(1893-1953)的。当时人们习惯唱《国王万岁!》。知识分子为保持这种气氛做出了贡献。”
康斯坦丁·杜利康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担架对的护士。他说:“1914年我被招入在彼德·拉雷什高中大楼里设立的医院。我在担架队工作,当时我们的担架队分成两部分,分别由普雷桑将军和阿维雷斯库将军指挥。担架队将受伤者从战场的初级急救站运送到内地医院。是一辆由有军衔的司机开的带马达的车,我作担架员。我们担架车开到皮亚特拉-尼亚姆茨医院就占满了床位。有好几个医院,所有的学校都变成了医院。”
政治家康斯坦丁·莫伊恰努曾是康斯坦丁·迪德尔-贝特雷斯库领导的民主社会党的成员。他回顾了2000年他故乡附近战线上的局势和平民与其盟友俄罗斯人的关系。他说:“战线很近,没人想寻求节日的欢快。我的兄弟和所有当地人在夜间战场安静时来到我们镇,告诉我们谁死了,当天的战斗如何。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熟悉地形。我们能看到罗军部队,在某一时刻俄军到来。我们听说过俄罗斯人是酒鬼,喜欢喝得酩酊烂醉,大吵大闹。我父母相当富有,在地窖里有储存葡萄酒、白酒的酒桶。他们有一所房屋,一块面积约1公顷的土地,一个院子和一个菜园。我记得有一天宣布俄罗斯人要来。我父母同其他人一起把葡萄酒桶抬到院子里,把里面的酒倒到地上,因为没有地方隐藏,而他们听说过俄罗斯人喝醉后的行为极为丑陋。”
加夫利尔·瓦达马纽克是布克维纳反共抵抗组织唯一的幸存者。1993年他回忆起有一个在盖尔拉加监狱里被监禁的法国狱友作为志愿者同罗马尼亚人并肩而战,在战争结束后定居在罗马尼亚。瓦达马纽克说:“我不能忘记这个70多岁的人。他讲述了他1916年作为志愿者在抵抗德国的战争中同英勇的罗马尼亚军队并肩而战。他在摩尔多瓦战场作战,受伤,被送到雅西的一个医院里,受到一个名叫马丽奇卡(Maricia)的漂亮姑娘的精心地照顾。我们挑逗他,因为他用摩尔多瓦人的口音叫她的名字Marişica(玛丽什卡)。他爱上了马丽奇卡,伤愈后决定跟她结婚。他把他在法国的财产都卖了,来到罗马尼亚定居。他成为农场主,以他的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可共产党上台时决定毁坏他的农场。”
目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年后,欧洲仍然对这个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战争有着鲜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