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10日:旅法画家傅斯特
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今天的友谊纽带专题节目,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位旅居法国巴黎的年轻的中国画家傅斯特。几天前,傅斯特同他的罗马尼亚朋友罗迪卡在罗马尼亚东部城市加拉茨联合举办了画展。在离开布加勒斯特的前一天,傅斯特应邀来到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参观访问,同时与电台汉语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Xuebin Burican (学斌), 10.04.2015, 11:42
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今天的友谊纽带专题节目,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位旅居法国巴黎的年轻的中国画家傅斯特。几天前,傅斯特同他的罗马尼亚朋友罗迪卡在罗马尼亚东部城市加拉茨联合举办了画展。在离开布加勒斯特的前一天,傅斯特应邀来到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参观访问,同时与电台汉语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愉快的交谈。最后,傅斯特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下面就请您收听这次采访的录音:“我是跟一位罗马尼亚的朋友一起过来的,她的名字是罗迪卡。能够在罗马尼亚举办画展是因为我认识罗马尼亚女画家罗迪卡。罗迪卡4年以前去了巴黎,我们是在3年以前认识的,我们是在巴斯蒂亚的一次大型画展上认识的。当时展方随机把我们排到了一个空间,当时我们共同分享了一个空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画展6、7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后来我们就变成了朋友,当时罗迪卡带着孩子来到罗马尼亚。这期间她一直在巴黎,也在其他地方跑一跑,同其他的罗马尼亚艺术家及组织的活动。”
傅斯特第一次来罗马尼亚,第一次来到加拉茨市参加画展,记者请傅斯特画家介绍了在加拉茨组织画展的情况,他说:“罗迪卡去年年底跟我说了这个事儿,她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在她的家乡城市加拉茨举办的有关她的画展其实本来要做的是一次她的个展,但是她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因为作为一个画家,她比较了解我。然后她就邀请我跟她一起做这个展览。我当时就想了一下,然后说好,就同意了,因为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罗马尼亚。我妈妈他们那代的人以前对罗马尼亚的电影比较喜欢,所以我就说,就算当作一次旅行,认识一些新的艺术家,新的朋友,然后就答应了。之后他们就一直进行工作方面的交流,我几乎没有做什么。他们安排得都非常好,(3月)17号那天我就过来了,18号晚上举行了开幕式。”
傅斯特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专攻油画,来到法国留学后,仍以画油画为主,也做一些其他的项目,如综合材料项目等。正如傅斯特所说,罗马尼亚对于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是很多罗马尼亚的电影受到中国人的欢迎,罗马尼亚的电影如《多瑙河之波》、《沸腾的生活》等那一代人仍记忆犹新。遗憾的是,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对罗马尼亚了解的太少了。傅斯特对我们谈起了他这些年在法国的生活,以及他的绘画创作: “东欧国家我都没去过,其实我也不是一个特别爱旅行的人,西欧国家也没有去几个,尽管在法国呆了这么多年。我看你属于那种比较沉稳的人,因为我不是那种非常喜欢从旅行中找灵感的艺术家,自己习惯性地喜欢在停留在一个地方很长的时间,可以天天在画室里呆。”
傅斯特对首都进行了短暂的参观访问,他对记者说,他尤其喜欢首都布加勒斯特的老城区,古老的街道,古香古色的建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记者说: “我刚到罗马尼亚的那天,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城市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老建筑,很古老的,一部分是新建筑,是共产主义时期建造的。新建筑跟中国的差不多,没有什么意思。”
傅斯特在加拉茨举办画展期间还拜访了当地的一些艺术家,同他们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和会晤。他访问了一些当地艺术家的同时,了解这里的艺术家的生活情况。傅斯特向我们介绍了在加拉茨举办画展期间所开展的活动时,对记者说: “开幕那一天一整天都在忙,开幕的第二天,我跟同我一起做展览的罗马尼亚艺术家一起参观了好几个当地艺术家的工作室,了解了很多当地艺术家的生存 状况,我觉得,这个对我的触动很深,比起对这个城市的有关其他方面的了解。因为通过对艺术家的了解,以及对这里当地居民的情况的了解,加深了我的一些印象。比如说,有两个画家是非常写实的画家,他们似乎还是停留在中国80年代的那种学院派的感觉,画的是写实的,可以说比较保守,没有什么创意,因为看起来就是几十年画一样的东西,绘画的技巧都很好,他们都是学院的老师,是加拉茨比较有话语权的画家。下午我们还访问了一些艺术家,有些艺术家的生存状况并不是很好的,他们甚至没有办法通过艺术养活自己。因为罗马尼亚这边的工资普通偏低,加拉茨那边的艺术家经常还兼职另一份工作。一边工作,以便搞艺术创作。有些艺术家的工资还超不过200欧元,我看物价也没有比法国低太多,所以买方、结婚,这都成问题。有些艺术家都已经40多岁了,但是还是跟父母住在一起。”
各位听众,刚才您收听的是今天的友谊纽带专题节目,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旅居法国的来自中国的年轻画家傅斯特的故事,感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