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0日:劳动市场的辞职潮和重调整
2021年,就是新冠疫情的第二年,在劳动市场出现了不寻常的现象:大量辞职潮。这个在美国被称为“大辞职的现象遍及全球,且终于波及到罗马尼亚,并被最近的民意测验所证实。在线求职平台的沟通经理拉鲁卡·杜密特拉(Raluca Dumitra)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说:“求职者越来越不倾向于妥协。我们对求职者的调查表明,21%的雇员尽管没有后备方案还是有可能辞去他们现有的工作。我认为这个比例很大,应该促使雇主进行反思,尤其是因为从3月9日起多数为遏制新冠病毒蔓延而采取的限制措施都被取消了。
Christine Leșcu, 13.04.2022, 17:05
2021年,就是新冠疫情的第二年,在劳动市场出现了不寻常的现象:大量辞职潮。这个在美国被称为“大辞职”的现象遍及全球,且终于波及到罗马尼亚,并被最近的民意测验所证实。在线求职平台的沟通经理拉鲁卡·杜密特拉(Raluca Dumitra)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说:“求职者越来越不倾向于妥协。我们对求职者的调查表明,21%的雇员尽管没有后备方案还是有可能辞去他们现有的工作。我认为这个比例很大,应该促使雇主进行反思,尤其是因为从3月9日起多数为遏制新冠病毒蔓延而采取的限制措施都被取消了。这意味着雇主希望越来越多的员工重回办公室工作,员工则希望保持目前灵活的工作时间表。我们应该考虑到一位始终希望有灵活工作时间表的雇员,如果突然需要返回到办公室工作,这将会导致他辞职。此外,目前求职者的态度很乐观,大约有75%的人认为,在三个月内将会找到新工作,这种乐观的态度与劳动市场的现况有关。现今大多数工业和领域都面临人力资源短缺,这使得专业素质高的求职者更有机会在三个月内找到一份工作。”
一家培养人力资源公司的经理彼得·博库拉鲁(Petru Pacuraru)也就这个现象作出解释说:“首先是2020年,我们还处于情势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职人员迁移的现象完全消失了,不再有人愿意辞职,寻找新工作,而这个情势2021年才受到弥补。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辞职停滞期,人们固守岗位的时间最长。其次是各公司目前业已逐渐开始重新使用在办公室上班的方式。而已经习惯远程工作的一部分员工,不再愿意返回办公室,因此这就变成他们求职的条件。除此之外,因为我们目前尽管继续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但人们依然购买昂贵的商品。因为在危机情况下,人们开始考虑什么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那些原来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委身妥协的人,一旦碰到困难,就意识到妥协是不值得的,因此鼓起勇气,决定寻找更加有意义的工作。”
不过,在没有安全网的条件下,敢于辞职的员工,经济收入和职业状况一般高于平均水平。彼得·博库拉鲁说:“我想,如果看年龄和收入水平,我们就会发现,30至35岁以上及那些收入和教育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员会采取这种做法。尽管如此,他们辞职后并不一定能立即找到新工作。比如,在最活跃的领域工作的人遭受的压力最大,会产生职业倦怠。停止工作的决定并非是因为寻找新工作,而是因为寻找生活意义而产生的。”
尽管从表面上看,没有后备方案的辞职也许显得过分乐观,但劳动市场最近的发展趋势,却证实了那些认为将会找到更好更合适的工作求职者的看法。拉鲁卡·杜密特拉说:“如果看最近一个月的情况,就会发现即使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的一段时间,本平台上列出的工作岗位数量超过了3万8千个。如果对前一个月进行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虽然目前的形势很困难,但却有13%的增长。这意味着,人们继续换工作。求职者继续申请工作,每月的工作申请数量已高达90万。人们继续辞职,就是因为求职者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目前求职的数量虽然比从前稍有所下降,但由于去年在这方面创了记录,这是可以理解的。去年同期,劳动市场的情况并不有利于求职者,因为当时雇主处于优势地位。我想强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说他们今年的燃眉之急是换工作人中,80%的人已开始寻找新工作。这也反映在我们不断接到工作申请书的事实上。”
当然有些领域人力资源需求比其它领域要高,比如:零售、运输、酒店业、呼叫中心和信息技术。尽管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并且最近还有俄乌战争爆发,但劳动市场依然很活跃。拉鲁卡·杜密特拉说:“我们不能与美国的大辞职潮相比,而且我认为,我们不会达到这个地步,因为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不过应该考虑到,罗人开始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甚至在疫情和战争期间,劳动市场上仍有很多空缺职位。这使他们感到更加安全,连在没有后备方案的情况下。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量空缺职位会进一步促进辞职潮。当然我们这一切思考不应忘记目前的地缘政治形势。如果冲突双方不久将达成停战协议,那么劳动市场将会同样快速的发展下去,也肯定会促成更多的人辞职。”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