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卡罗尔一世:霍亨索伦-锡格马林艮
19世纪下半叶东南欧处在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巴尔干国家力图弃绝奥斯曼帝国的影响,而采用西欧模式来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代化。各国试图对强国显出自己优于其它国家的民族主义精神强化了反奥斯曼的运动。有的国家力图维护友谊,但因欧洲境内极为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这些关系最终被破坏。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两个各自步向独立的邻国关系。
Steliu Lambru, 22.01.2015, 11:31
19世纪下半叶东南欧处在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巴尔干国家力图弃绝奥斯曼帝国的影响,而采用西欧模式来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代化。各国试图对强国显出自己优于其它国家的民族主义精神强化了反奥斯曼的运动。有的国家力图维护友谊,但因欧洲境内极为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这些关系最终被破坏。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两个各自步向独立的邻国关系。
罗保两国之间的关系历来时好时坏。自14世纪起,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日益强化,最终导致了“奥斯曼和平”的建立,这意味着东南欧所有民族都在弦月旗帜下受控制。在19世纪上半叶,罗马尼亚的领袖们成功的规划出罗马尼亚领土使其获得国家身份,而保加利亚也正在坚决地步向这个路程。1850年后移居罗马尼亚的保加利亚人,找到了坚实的理由将民族主义的思潮散布到多瑙河以南奥斯曼帝国占领之地,要求作为保加利亚未来国家的核心。卡罗尔一世霍亨索伦-锡格马林艮在1866年登上罗马尼亚王位,为罗马尼亚带来稳定,使其坚定地走向现代化和欧洲化。在1877年至1878年的俄罗土战争中,罗马尼亚获得独立之后,卡罗尔一世开始被誉为有责任心且值得信任的国王。
罗保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密,在1877年至1878年的战争时,他们的友谊关系达到顶峰。这指的是罗军与保加利亚志愿军之间的情谊,他们与俄罗斯人和罗人协同作战。许多保加利亚士兵被授予罗马尼亚勋章。在战争期间,罗保两国的普通百姓在建立直接关系之前也拥有一个共同文化的背景。历史学家谈到彼得和伊凡·阿森兄弟在罗保两国反拜占庭战争中获胜后共同建立的中世纪罗保国家。罗保两国友谊关系同时又基于卡罗尔一世同保加利亚大公亚历山大-巴藤堡之间的亲密。亚历山大一世这位俄国沙皇的侄子在1879年22岁时被宣布为大公,年龄比卡罗尔一世小18岁。亚历山大一世在保加利亚政治家的影响下试图逾越俄罗斯的认可而执政,此举引发了危机,致使他在1885年被废黜。而罗保两国统一的倡议也在同年首次出现。
1886年一个保加利亚公使团向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转达了承继保加利亚王位的请求,实现两国统一。这倡议很有诱惑力,但由于该地区地缘政治的局势而终遭挫败。历史学家索林·克里斯德斯库谈到这项倡议没能落实的原因时说:“1878年和1886年当亚历山大一世被废黜时,产生了罗保两国通过联手来实现统一王国的思想。为什么呢?俄罗斯欲控制保加利亚,实际上这也是1877年至1878年间引发战争的原因。俄罗斯发现,如果在欧洲的边缘有一个接近于法国的国家,与法国成为姐妹国,那么俄罗斯不就应有自己的姐妹国吗?所以俄罗斯对此事大力干预。伊昂·布勒迪阿努发现不論政界要人或卡罗尔一世如果接受这项倡议将会引起俄罗斯的坚决反对。因此传说,保加利亚的代表被遣送回家。”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实现统一的思想是在19世纪联邦主义站上风的背景下出现的。跨国的帝国反对者自问:当这些帝国解体后将会如何呢?答案是多国联邦或同盟的形成来避免某一国家统治其它国家。1848年革命将联邦主义看成是一个地区联盟形式和对跨国帝国解体后的一项有活力的政策。归根结底,罗保两国统一遭到失败有两个原因:俄罗斯的入侵威胁及民族主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