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罗马尼亚1918年的政治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协约国的胜利,也使得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彻底改变。新的国家在前帝国的废墟中诞生,另有国家扩展了自己的领土。罗马尼亚站在胜利者的阵营里,在1918年12月1日连同巴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这些罗人居多的省份建立了大罗马尼亚国。
Steliu Lambru, 03.12.2015, 10:25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协约国的胜利,也使得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彻底改变。新的国家在前帝国的废墟中诞生,另有国家扩展了自己的领土。罗马尼亚站在胜利者的阵营里,在1918年12月1日连同巴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这些罗人居多的省份建立了大罗马尼亚国。
产生这个政治结构的主要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清楚地勾画出,特别是对奥匈帝国内的罗马尼亚人。1918年后的编史学坚持了这个划时代事件的重要性并强调罗马尼亚各地区的牺牲是为统一民众来建立独一的国家并以君主为核心来代表双方。但共产党政权严重扭曲了1918年12月1日的概念,将其变为全民族为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千年斗争。
但陪伴罗马尼亚民族在奥匈帝国内为争取权利而斗争的基本思想,其历程却比勾画的框架更加复杂、曲折。特兰西瓦尼亚人原来并没有以此目的和手段被统一起来,甚至常常在罗马尼亚人的政治和民族权利问题上持有分歧的立场。这方面的一个具体表现是《论坛报》与罗马尼亚国家党间就选举战术之相互争斗,这被认为是自相残杀的战斗。在1890年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当出现了奥克塔维安·戈加(Octavian Goga)和奥克塔维安·特斯勒万努(Octavian Taslauanu)领导的新一代极端主义年轻知识分子时,《论坛报》的斗争是具有代表性的。当时出现的政党思想使人民分裂,而文化却统一了人民。
最广泛流行的思想中包括联邦制。19世纪出现的联邦制受到期待实现现代化的年轻一代的欢迎。在奥匈帝国里,该思想受到了更大的欢迎,因为二元制国家的结构允许他们实施这种改革。特尔古·穆列什(Tagu Mures)比德·马约尔大学的历史学家勒兹万·波勒亚努(Razvan Paraianu)解释说,罗马尼亚联邦主义者奥雷尔·波波维奇(Aurel C. Popovici)是最重要的罗马尼亚民族主义者之一。他说:“这位19世纪末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者持有一个旨在实现奥匈帝国联邦化的理论。按照他的理论,中欧和东欧的所有这些民族可以在他所说的大日耳曼族和大斯拉夫族中单独生存。波波维奇还补充说,这两个种族迟早会发生冲突,而他举例说,如:罗族、匈族等民族将会被这两个强大实力粉碎。波波维奇在1917年一次大战结束前死于流放,当年罗马尼亚的处境非常困难。他只有最终才开始相信奥匈帝国,因时任奥匈首相迪萨(Istvan Tisza)领导的政府的糟糕政策失去了一切希望。”
大战结束的临近加快了事情的进展,使得极端主义途径的倡导者日益增多。勒兹万·波勒亚努说:“值得一提的是,大战爆发初,迪萨政府因罗人为战争动员起来的积极性,对他们持相当有利的立场。他倾向于考虑罗人的一些民族要求。 但在罗马尼亚参战时占到反对奥匈帝国的阵营后,局势有了显著的改变。在这种条件下,罗军被迫撤退后,匈牙利政府不仅对那些曾热情主张罗军进入奥匈帝国的罗人,而且对所有罗人都采取了复仇政策。譬如,他们取消了附属教会学校的自主权将其变成国立学校。他们还试图加快罗人民的匈牙利化政策。许多神甫和教师被送入集中营或被驱逐到其它地区,来阻止他们使民众不满酿成起义。在这种条件下,战争临近结束时,当情势转向不利于哈布斯堡和德国军队时,人们的不满毫无疑问地爆发出来。不仅是罗马尼亚人而且各民族都感到不满。在布达佩斯、维也纳和德国都爆发了布尔什维克起义。罗马尼亚变成几乎使得全国和全社会崩溃的混乱状态的解决途径。”
1918年在阿尔巴·尤利亚(Alba Iulia)的大国民议会投票选出新领导人,建立了大罗马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