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爱明内斯库这位著名的罗马尼亚诗人、散文家兼记者,因其文学作品的独创性而被授予非官方“民族诗人称号。他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文化人物之一。1月15日他的诞生日被宣布为罗马尼亚文化日。在罗广播公司2006年举办的题为《伟大的罗人》的比赛上,爱明内斯库名列第三。大多数有关他的资料都是超级赞美,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爱明内斯库的神话。这就是历史学家鲁齐安·伯牙(Lucian Boia)有关爱明内斯库撰写的一部书的题目。
罗马尼亚的摄影艺术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约瑟夫·博曼(Iosif Berman)是在新闻界的基本领域中表现出色:摄影报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罗马尼亚王国与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多数人讲罗语的省份实现统一,形成大罗马尼亚。新政治结构促成团结一致的气氛,使所有公民可以为国家的民主和繁荣做出贡献。在宗教领域也有改革,福音派在社会里开展积极的活动,更新的倾向在占多数的东正教教派也可以感受到。1923年在东正教神父约瑟夫·特里法的(Iosif Trifa)倡议下建立了“上帝之军。
伊丽莎白得维德公主于1843年12月29日出生于西德。26年后即于1869年,她成为罗马尼亚的王后,也就是在近四个世纪处在奥斯曼帝国影响下的,正在寻求现代化的一个东欧国家。
康斯坦丁·伊昂·巴尔弘(Constantin Ion Parhon)是一位在二十世纪罗马尼亚医学界常被提名的人物,但在职业上却远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重要。这是因为巴尔弘受到1945年苏联在罗马尼亚扶持的政治制度的大力支持。他的政治活动与职业活动恰成反比,也带给他狼藉的名声。巴尔弘不但投身与共党政权合作的团体,而且充分享受其间的特权地位。
目前国际上一个重要谈论话题是电力,这是今日人类不可缺少的能源。从十九世纪至今,人类逐渐发现电力越来越多的用处,以至将其看成生活必需品。不过,在电力生产的方法上出现许多问题和争议。近数十年来,为了保护环境,提出了交替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把发电的新技术与旧技术相结合。目前交替技术还不能尽如人意所以还不能放弃旧有技术。
我们对汽车如此地熟悉,以至于不可想像一个没有汽车的世界。汽车就像任何发明一样,最初只有富有的人拥有。因为受到人们的欢迎,逐渐变得大家都能购买,不再是某一社会阶层的象征。1945年至1989年汽车在罗马尼亚经过了几个阶段。从只有政府和共党高官使用的阶段到普通百姓也希望能使用。
罗马尼亚二十世纪的传媒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发展,从自由传媒到受监察压制的新闻传媒。侵犯新闻自由和人权最严重时期都是在1945年至1989年共产党执政期间发生的。罗马尼亚在1945年从法西斯监察的枷锁下解放后,曾经重享了几年的自由,然而共党政权随后的建立更加严了审查机制。尽管如此,在这段期间依然有些记者,本着媒体机构良好的基本运行原则和职业道德,尽可能想方设法行使新闻记者的职责。
在1965年至1989年统治罗马尼亚的25年间,罗马尼亚共产党总秘书长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以野蛮又反复无常与不宽容的方式来表现他的个性。
1945年二战正式结束时,由于长期以来犯下的各种暴行罪恶,司法系统开始行使职权,伸张正义。战争糟蹋践踏了人应有的一切尊严和价值,而受害者不舍不离地坚持追回公道,即便是迟来也是一种安慰。在所犯的罪行中最可怕的是种族灭绝,国际法将这种罪行纳入全人类法理学中,加以最严厉的惩罚。
历史上从来没有完美的政治制度。即使是极权主义政权也无法完全封闭国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某个人在遭受滥用权力和罪行政权造成的痛苦时大喊大叫。
1941年6月,罗马尼亚为收复苏联在一年前吞并的领土,与德国联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三年的战争后,罗马尼亚在1944年8月23日宣布脱离与德国的联盟,加入敌对的国际联盟。不过,后来与苏联友军的来往经历却意外地残酷,给罗马尼亚社会留下了强烈的反感。从繁琐的纠缠到蓄意的谋杀,苏军犯下各类诸如盗窃、抢劫、摧毁物品、绑架、强奸、谋杀等等罪行。苏联军队从1940年代起在罗马尼亚犯下的暴力罪行有大量的口述见证及历史文献记载。罗广播公司口述历史中心就有不少有关苏联占领者侵犯人权的记录。
人一生中会去到意想不到的地方,眼见他所没有预料到的事件。蒂杜斯·格尔比亚将军(Titus Garbea)被人称“欧洲北部的罗马尼亚人。很适合他,因为他经历目睹了欧洲北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格尔比亚1893年出生,1998年过世,享年105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38年至1940年担任驻柏林武官,1940年至1943年在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担任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