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世界的儿童保护历史与影响它的地理文化区域的历史大致相同。 19世纪下半叶,现代罗马尼亚国家通过建立疗养院和孤儿院承担起积极保护儿童的角色。
1918年12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特兰西瓦尼亚(Transilvania)通过在阿尔巴·尤利亚市(Alba Iulia)人民大会的投票表决,与罗马尼亚王国实现了统一。之前,特兰西瓦尼亚这个罗人口占多数,但同时也拥有大量匈牙利族人居住的地区曾经隶属于奥匈帝国。1919年罗马尼亚王国与当时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间爆发的战争,以罗军占领布达佩斯而告终。此战役不但巩固了12月1日罗马尼亚王国统一的宣告,也藉着随后在1920年6月4日签订的特里亚农条约注定了匈牙利的崩溃。
每年出行休假和闲暇时间的娱乐安排是近一个世纪才有的新概念。从十九世纪人们争取到集体权利开始,不仅精英而且其它社会阶层的人们也开始享受假期。旅游胜地也就开始出现。首先是在此前因当地的水质、空气及环境对人身有益的特性而出名。最著名的温泉度假村之一是位于捷克西部与德国边境地区的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
在一个像法西斯或共产党这种高压专制政体的统治下,艺术及艺术家必须格守顺从政体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的形式认可。在这样的制度中,创作的独立性几乎被抹杀殆尽,使得艺术和艺术家沦落成宣传的工具。因此,知道一件艺术作品是在何种政体下创作的,将有助于观众加深对该艺术品的了解。无论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纪念碑还是建筑物,极权政体的政治及社会环境都会在艺术家脑海留下深刻的烙印。
多瑙河被认为是罗马尼亚地理文化空间的南部边界。罗马帝国是越过多瑙河并以其为边界的第一个大国。罗马尼亚人一直住在多瑙河两岸,最大的境外罗马尼亚社区是保加利亚北部和塞尔维亚的巴纳特与蒂莫克河谷的。其他较小的罗马尼亚社区住在多布罗卡南部地区。
科学研究在极权主义和独裁政权下是完全受控于国家机构的严格控制。审查制度是这种政权结构的基本元素,联同镇压机制构成了其坚硬残酷的本质。共产主义国家的运作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对历史的诠释是极端紧要,而且是国家安全局特别关注的因素。安全局是罗马尼亚共党政权通过意识形态来镇压民众的机构,社会人文科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他们宣传活动的一部分
米哈伊·爱明内斯库这位著名的罗马尼亚诗人、散文家兼记者,因其文学作品的独创性而被授予非官方“民族诗人称号。他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文化人物之一。1月15日他的诞生日被宣布为罗马尼亚文化日。在罗广播公司2006年举办的题为《伟大的罗人》的比赛上,爱明内斯库名列第三。大多数有关他的资料都是超级赞美,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爱明内斯库的神话。这就是历史学家鲁齐安·伯牙(Lucian Boia)有关爱明内斯库撰写的一部书的题目。
罗马尼亚的摄影艺术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约瑟夫·博曼(Iosif Berman)是在新闻界的基本领域中表现出色:摄影报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罗马尼亚王国与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多数人讲罗语的省份实现统一,形成大罗马尼亚。新政治结构促成团结一致的气氛,使所有公民可以为国家的民主和繁荣做出贡献。在宗教领域也有改革,福音派在社会里开展积极的活动,更新的倾向在占多数的东正教教派也可以感受到。1923年在东正教神父约瑟夫·特里法的(Iosif Trifa)倡议下建立了“上帝之军。
伊丽莎白得维德公主于1843年12月29日出生于西德。26年后即于1869年,她成为罗马尼亚的王后,也就是在近四个世纪处在奥斯曼帝国影响下的,正在寻求现代化的一个东欧国家。
康斯坦丁·伊昂·巴尔弘(Constantin Ion Parhon)是一位在二十世纪罗马尼亚医学界常被提名的人物,但在职业上却远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重要。这是因为巴尔弘受到1945年苏联在罗马尼亚扶持的政治制度的大力支持。他的政治活动与职业活动恰成反比,也带给他狼藉的名声。巴尔弘不但投身与共党政权合作的团体,而且充分享受其间的特权地位。
目前国际上一个重要谈论话题是电力,这是今日人类不可缺少的能源。从十九世纪至今,人类逐渐发现电力越来越多的用处,以至将其看成生活必需品。不过,在电力生产的方法上出现许多问题和争议。近数十年来,为了保护环境,提出了交替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把发电的新技术与旧技术相结合。目前交替技术还不能尽如人意所以还不能放弃旧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