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人类的物理或物质世界,人将其解释为理性或非理性的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激发人们的思考,一切科学都与大自然有某种形式的联系。十八世纪开始的现代世界远离了中世纪和中古时期以超自然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将大自然等同于上帝,并将其纳入政治辩论中,变革或保守派都非常关注大自然的意义。
有着155年的历史,罗马尼亚科学院图书馆如今是在我国空间流通印刷物的最重要存放处。罗马尼亚文学协会1866年4月1日成立,而次年更名为罗马尼亚学术协会。
1989年12月 16日至25日间的9天内,罗马尼亚社会在经历了20世纪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后,再度恢复了因1944年苏联军队进入我国而丧失的45年自由。1989年12月16日傍晚,在蒂米什瓦拉(Timisoara)的民众对拉斯洛·托凯什(Laszlo Tokes)牧师从家中被强行带走而引发抗议游行,这很快发展成席卷共党罪恶政权的海啸。
1922年10月15日罗马尼亚人目睹了一个等待已久的事件,一个对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罗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这就是斐迪南一世和玛丽王后在阿尔巴·尤利亚(Alba Iulia)的加冕仪式。大罗马尼亚王国是在罗军战场上遭受巨大财产和人员损失,做出超人想象的外交努力后,才被建立的。这个新生的罗马尼亚,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向所有公民提供了自由发展,贡献人民福利的机会。
罗马尼亚世界的儿童保护历史与影响它的地理文化区域的历史大致相同。 19世纪下半叶,现代罗马尼亚国家通过建立疗养院和孤儿院承担起积极保护儿童的角色。
1918年12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特兰西瓦尼亚(Transilvania)通过在阿尔巴·尤利亚市(Alba Iulia)人民大会的投票表决,与罗马尼亚王国实现了统一。之前,特兰西瓦尼亚这个罗人口占多数,但同时也拥有大量匈牙利族人居住的地区曾经隶属于奥匈帝国。1919年罗马尼亚王国与当时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间爆发的战争,以罗军占领布达佩斯而告终。此战役不但巩固了12月1日罗马尼亚王国统一的宣告,也藉着随后在1920年6月4日签订的特里亚农条约注定了匈牙利的崩溃。
每年出行休假和闲暇时间的娱乐安排是近一个世纪才有的新概念。从十九世纪人们争取到集体权利开始,不仅精英而且其它社会阶层的人们也开始享受假期。旅游胜地也就开始出现。首先是在此前因当地的水质、空气及环境对人身有益的特性而出名。最著名的温泉度假村之一是位于捷克西部与德国边境地区的卡罗维发利(Karlovy Vary)。
在一个像法西斯或共产党这种高压专制政体的统治下,艺术及艺术家必须格守顺从政体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的形式认可。在这样的制度中,创作的独立性几乎被抹杀殆尽,使得艺术和艺术家沦落成宣传的工具。因此,知道一件艺术作品是在何种政体下创作的,将有助于观众加深对该艺术品的了解。无论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纪念碑还是建筑物,极权政体的政治及社会环境都会在艺术家脑海留下深刻的烙印。
多瑙河被认为是罗马尼亚地理文化空间的南部边界。罗马帝国是越过多瑙河并以其为边界的第一个大国。罗马尼亚人一直住在多瑙河两岸,最大的境外罗马尼亚社区是保加利亚北部和塞尔维亚的巴纳特与蒂莫克河谷的。其他较小的罗马尼亚社区住在多布罗卡南部地区。
科学研究在极权主义和独裁政权下是完全受控于国家机构的严格控制。审查制度是这种政权结构的基本元素,联同镇压机制构成了其坚硬残酷的本质。共产主义国家的运作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对历史的诠释是极端紧要,而且是国家安全局特别关注的因素。安全局是罗马尼亚共党政权通过意识形态来镇压民众的机构,社会人文科学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他们宣传活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