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汉学在罗马尼亚
亲爱的朋友听众,你们好!在今年秋天开始的广播季中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个新的专题节目,题目是:《汉学在罗马尼亚》,由我和我的同事谢芦宾主持播送,欢迎您每周五收听。在这一专题节目中我们 将向您介绍罗马尼亚汉学的历史、研究方向、汉学家、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主要机构、翻译的书籍和翻译技巧、罗中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和最近发展等各种方面。
Irina Ivașcu (逸雪), 14.07.2017, 13:00
亲爱的朋友听众,你们好!在今年秋天开始的广播季中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个新的专题节目,题目是:《汉学在罗马尼亚》,由我和我的同事谢芦宾主持播送,欢迎您每周五收听。在这一专题节目中我们 将向您介绍罗马尼亚汉学的历史、研究方向、汉学家、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主要机构、翻译的书籍和翻译技巧、罗中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和最近发展等各种方面。
本台汉语编辑部与布加勒斯特大学及最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大学建立的中文系属于罗马尼亚汉学界的主要机构。罗马尼亚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专门研究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机构是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我们编辑部的大部分罗马尼亚人都是布大中文系的毕业生,而且一部分继续与这个机构及其它大学中文系合作,经常参加以中国思想、语言、文学与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会议,积极开展汉学研究和翻译工作。此外我们编辑部的全体人员都曾在中国留学一至四年,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这当然只是一种非常相对的说法,因为实际上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终生努力学习还是不能说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这还应该加上,罗中两国属于两个非常遥远的文化圈,语言和文化差别很大。为了能够相互沟通首先必须超越语言的障碍。因此,罗人用汉语写文章或者把一些文章从罗文翻译成中文永不会达到中国人的水平,因此本台听众收听我们的节目经常会感觉到我们使用的语言有点奇怪,词语搭配和句子的结构不总是很标准的。与此不同的,我们作为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将中国的经典和现代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翻译成罗文或者用罗文传播给广大公众就会有非常杰出的成果,因为这只需研究对方,接着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来,而不像在翻译成汉语一样研究对方之后,完全吸收其思维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等于说,为了完美完善地用中文写文章我们自己应该成为中国人,而这当然永远做不到了。
在开始详细介绍罗汉学界的历史、代表人物和活动之前,首先应该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与对方之间的基本沟通问题,来看在两个这么遥远的国家之间到底如何能进行文化交流。具体来讲,这指的就是一个认识和语言的问题。其实我们刚才说的,只有中国人才能完善完美地用中文表达自己,使我们想起跨文化研究和翻译学的一个棘手问 题:我们是否能互相了解?在拥有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民族是否能有真正的交流?这实际上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为了能够谈论汉学,也就不得不首先对这个问题做出答复。有关只有中国人能理解中国的偏见是否是对的?在我们的现代多元文化,看起来已经超越了这个偏见。中国人接受西方人研究自己的文化,自己也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文化。那么,事情既然这样的话,这就意味着大家都同意西方人能理解中国人,中国人能理解西方人。但,实际上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双方之间依然存在着偏见和保留态度。
现代汉学家谈到两个不同文化彼此了解的问题,经常提到《庄子·秋水》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这就是庄子和他的朋友,名家的代表人物慧施在濠水桥上游玩时,庄子说: “白鲦休闲自在地游水,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之乐趣?其实,我们虽然处在不同的位置,总不会渗入对方的脑子里,但我们像共同在濠水休闲自在游泳的鱼儿一样,都是同一千变万化的宇宙里和睦共处的。虽然每人从自己不同的观点看待世界,只能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但把这些不同的观点收集在一起就能获得一个更完善的形象。理解对方也一样,是一个共同努力结合不同的见解和大家的研究成果的过程。我们应该接受对方进入我们自己的文化和语言里,把他视为来拜访我们的客人,允许他丰富我们的文化并刺激我们的创造力。
逸雪(编稿),学斌(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