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重塑传统国际会议 (二)
各位听众,上次节目时间里,向您介绍了在布加勒斯特大学举行的庆祝布大中文系成立60 周年、孔子学院成立3周年及重塑传统学术报告会的部分情况,其中有中国大使徐飞洪的讲话及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董波的采访。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向您介绍这次重塑传统座谈会上中罗双方几位教授的发言。
Su Yan (苏燕), 23.12.2016, 19:27
重塑传统国际会议 (二)
各位听众,上次节目时间里,向您介绍了在布加勒斯特大学举行的庆祝布大中文系成立60 周年、孔子学院成立3周年及重塑传统学术报告会的部分情况,其中有中国大使徐飞洪的讲话及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董波的采访。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向您介绍这次重塑传统座谈会上中罗双方几位教授的发言。
在学术座谈会上,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维珊教授首先发言,题目是《中国传统的当代话语》,她谈到传统的意义核心是古今对话,要古今通融,中西互补;第二是重建中国文化的的基本精神,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本主义。第三是 以新君子论和国学的复兴来来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结论是不能抛弃传统文化。
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罗米教授在发言中谈到《儒学大同理想及其对中国梦的贡献》,她认为:儒家大同理想是古代思想家所设想的最美好的社会愿景。是一个核心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例举了大同社会的四个特征后,罗米教授指出:儒家大同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 。接着她又从中国古代的先贤哲人,到现代的改革家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论述中有根有据的总结概括了中国人的理想和梦想。她认为:中国梦是儒家大同理想在当代新的话语中的表达。“中国梦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国家富强道路的整体努力,又标志着新世纪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振兴,社会和谐,个体幸福的共同期盼。
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木古列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杂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木古列教授提到中国社会各界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比如:国学培训班 、学堂、书院等。
中国政法大学李春颖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中国儒学中的天命思想,特别论及天命与德性间的关系。特别提及其中“大德必受命的论点。这是儒学上千年来的争议命题,因为在人世间“大德并不与“天命之好坏相称。宋儒对《孟子》“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的崭新注解否认了德性与爵禄有着必然联系。再借着宋儒在“气上的概念。使“内在的德性善恶能够与“外在天命的福祸寿夭等联系起来,形成德福相符的结果。“大德必受命立场也就得以维系。而且真正内心自得之儒者可以停息看似变幻莫测的外界境遇,福在于内心的安定,祸在于背理而有的纷乱,达在于得道,穷在于失道。这种建于在内心的价值,带给人最坚实的基础,和最确定的方向来坚持“以义断命的至终原则。
来自同校的另一位教授李虎群就“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学术路径问题上发言。他首先提到中国积极于探索文化转型路径的缘由出于目前国家的急剧现代化所带出自觉性的必要文化调整,以及文化所面对的“传统与现代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思维的破灭。他倡议中国文化要建立在“以儒家为主体、佛道为两翼、西学为足喙的格局上,并且要将文化核心经典的理论辐射到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实践要走“下学上达之路,并且提出“由艺臻道来展开路途。在文化的重塑上,李教授提出“兴这个字,也就是要提升整体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命活力,并认为可从“诗学探讨及“孝道的深入研究来着手。最后他认为今日之中国应该能为现代世界文明的形成或目标提供新的向度,这是条未知的路,是当今有志于中国未来前途命运的学人之责任。“
各位听众,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向您介绍了重塑传统学术会议上中罗双方几位教授的发言。今天的节目是由苏燕为您编辑播送的,谢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