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日:中国文学在罗马尼亚·余华的作品(二)
胡马尼塔斯(Humanitas)在2016年的高德阿姆斯(Gaudeamus)书展上首次发行余华的小说《活着》,由穆古列•兹罗迪亚(Mugur Zlotea)翻译。这部小说在中国内外赢得了许多奖项,在中国销量达6百多万册。这部小说与《许三观卖血记》是近30年来最热销的两部成人书籍。《活着》这部书也是去年11月高德阿姆斯书展上最热销书之一。
Irina Ivașcu (逸雪), 28.02.2018, 15:19
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新的一期《友谊纽带》专题节目。在上次节目时间里我们介绍了1月15日布拉索夫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孔子学院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罗文译本举行的研讨会。由于去年年底出版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的译本,所以研讨会的主题集中在余华作品的翻译上。
胡马尼塔斯(Humanitas)在2016年的高德阿姆斯(Gaudeamus)书展上首次发行余华的小说《活着》,由穆古列•兹罗迪亚(Mugur Zlotea)翻译。这部小说在中国内外赢得了许多奖项,在中国销量达6百多万册。这部小说与《许三观卖血记》是近30年来最热销的两部成人书籍。《活着》这部书也是去年11月高德阿姆斯书展上最热销书之一。
《许三观卖血记》的罗文译者、布大孔院罗方院长兼布大中文系主任白罗米教授(Luminita Balan)也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她发表讲话时说:“我最初是翻译莫言的小说,但也没有忽视其他的中国作家。欧洲人对他们不太熟悉,很多人倾向于把中国文学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相题而论,但我们决不能把这些书与其写作时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分别开来。余华像莫言和苏童一样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小说中,都能感觉到他们深深扎根于自己的文化背景中。余华属于文化革命后形成的先锋派。80年代中期,他在《收获》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微型小说和中篇小说,突破了前一代和古典文学传统小说,与典型格局断然分手,其目的是治愈过去的伤害,通过倾诉过去的精神创伤来超越这些心灵的障碍。他们提出了新命题,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打破了惯例,设法克服过去文学传统设置的一切障碍,摒弃秩序和可预见性,在语言上进行试验。”
白罗米教授简要介绍了余华的生平和《许三观卖血记》的内容后,谈到她翻译这部小说的经验。她说:“翻译这部小说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此前翻译过莫言的两部长篇小说和10个中短篇小说。他的语言精炼,风格多彩,所以我准备了好多部词典,就着手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发现几乎不需要查词典,这令我感到惊讶。我就开始注意余华使用的语言,发现他的语言简单得令人震惊,有许多陈词和重复用语。我意识到这是他特意创造的一种风格。我尽力将我的翻译接近于原文,避免背叛。尽管原文语言简朴,但必须用一种丰富、漂亮的语言将其翻译出来,同时避免失去文本的原味,我认为译者千万不要重写文本。总而言之,表面上文本非常简单,但却给翻译带来巨大的挑战。朴素的语言呈现了一个看似枯燥干瘪、失去人性的世界,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