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谢芦宾,欢迎收听新的一期《听众信箱》节目。今天读取梅林于4月3日寄出的、有关清明节的文章的第二部:
Serban Toader (谢芦宾), 18.04.2024, 09:51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谢芦宾,欢迎收听新的一期《听众信箱》节目。今天读取梅林于4月3日寄出的、有关清明节的文章的第二部:
“这种传统习俗在维系家族情感、传承家族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顺。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祭祖成为孝文化的一种具体实践。
通过祭祖,人们不仅是在尽自己的孝道,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一些传统的祭祖习俗可能会逐渐淡化或改变。但无论如何变化,祭祖所蕴含的孝文化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我们应该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赋予祭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文化与情感的重要纽带。
总之,清明节祭祖是一种深刻的孝文化体现,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珍视和传承的文化瑰宝。中国四川犍为梅林听友有感!”
今天还读取2023你的电子证明卡 4月跟5月的内容介绍:
四月份,国家歌剧院和剧院:
文化宫,国家歌剧院和剧院大厦是多个文化机构运行的共同场所,包括罗马尼亚国家歌剧院,“米哈伊-爱米内斯库”国家剧院(Teatrul Național Mihai Eminescu),“西吉-格尔格里”匈牙利文国家剧院(Teatrul Maghiar de Stat Csiky Gergely)和德文国家剧院(Teatrul German de Stat)。
蒂米什瓦拉市的文化宫大厦的建造工程从1871年开始,于1874年完成。之后曾两次经历大火烧毁。第一次发生在1880年。到1882年以文艺复兴风格重新修复。第二次发生在1920年,当时只有建筑物的两则没受波及。建筑物的外立面和演出厅改以新拜占庭风格修复。1934年至1936年建筑物的外立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建造了现代化的凯旋门。
文化宫,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和东正教大都会教堂也是蒂米什瓦拉市象征性的建筑物之一。
五月份,罗马天主教大教堂(Catedrala Romano-Catolică):
罗马天主教大教堂被蒂米什瓦拉(Timisoara)的老居民称为“圆屋顶”,是卡罗尔六世国王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被驱逐出巴纳特后,倡议在现今称为“统一广场”的地区建造的。建筑工程始于1736年,但两年后由于瘟疫肆虐导致工程停止。直到1740年,工程才逐渐恢复并且一直持续到1754年。
大教堂的建造使用巴洛克风格,自18世纪开工以来,西侧增建了两座塔楼。为了避免在战时成为敌方枪炮的目标,塔楼高度的设计和建造并不很大。
主圣坛上,尺寸可观的壁画描绘了圣乔治,是维也纳美术学院院长米哈尔·安杰罗·温特贝格(Michael Angelo Unterberger)于1754年的创作。圣坛侧面的画壁是维也纳画家约翰·讷珀姆克·薛普夫(Johann Nepomuk Schöpf)在1772年的创作。现在的管风琴造于1907年,取代了18 世纪的旧式管风琴。
大教堂的两座尖塔共有7座钟,最古老的铸造于1762年,另外6个在1990年之后更新。教堂下方是大教堂的地下室,安葬蒂米什瓦拉的主教和要塞指挥官及几位贵族。
各位听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