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布加勒斯特塞法迪犹太人
罗马尼亚地区的塞法迪犹太人的历史始于16世纪中叶,与布加勒斯特有关。塞法迪犹太人自称是西班牙犹太人,1492 年被驱逐出西班牙后,他们抵达瓦拉希亚首都,宁愿向奥斯曼帝国寻求庇护。

Roxana Ribu (洛河), 07.04.2025, 12:24
罗马尼亚地区的塞法迪犹太人的历史始于16世纪中叶,与布加勒斯特有关。塞法迪犹太人自称是西班牙犹太人,1492 年被驱逐出西班牙后,他们抵达瓦拉希亚首都,宁愿向奥斯曼帝国寻求庇护。在布加勒斯特,他们定居在如今被称为“老中心”的街区,也就是商业区,在那里从事贸易和制造业。然而,正如18世纪的文献所证实的,他们也是货币兑换商、翻译和医生。
费利西亚·沃尔德曼是布加勒斯特大学犹太历史系的教授,从她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布加勒斯特塞法迪犹太人历史起源的详细信息。她说:“犹太人在布加勒斯特存在的第一个证据可以追溯到1550年,当时我们有一些由米尔恰·乔巴努大公发布的文件,其中提到皇家宫廷附近有犹太人开的商店。同一年,塞萨洛尼基的拉比塞缪尔·德·梅迪纳回信,其中提到了在该市附近发生的奥斯曼犹太人被谋杀的事件,并提到了五名来自布加勒斯特的犹太人的名字。这就证明了那些人曾经住在城里,所以他们是布加勒斯特居民。 ”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塞法迪人成为瓦拉希亚首都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力量。费利西亚·沃尔德曼说:“1694年左右,康斯坦丁·布朗科维亚努大公将犹太人组织成一个行会,显然是为了征税。1730年,尼古拉·马夫罗科尔达大公承认布加勒斯特的塞法迪社区是一个独立的自治行政结构。此外,马夫罗科尔达特和布朗科维亚努都收集了希伯来语手稿。”
19世纪给罗马尼亚空间历史带来了决定性的转变。罗马尼亚国家出现,塞法迪人也与时俱进:“在19 世纪,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1819年,西班牙犹太会众建造了其规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犹太教堂——西班牙大会堂,但在1941年1月21日至 23日的军团叛乱期间彻底烧毁。
1846年,该社团修建了第二座犹太教堂,即小西班牙会堂,该教堂于1987年应齐奥塞斯库的命令拆除。关于瓦拉希亚的塞法迪人,留下了关于 <以色列另一人口> 的证词。因为与此同时,德国血统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也来到了布加勒斯特,当时他们的人数已经比塞法迪人多得多。”
塞法迪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团,是金融精英的一部分,又融入了罗马尼亚文化和集体心态。“西班牙犹太人主要通过奥斯曼帝国抵达罗马尼亚公国,他们的经济状况更好,一般都是商人,在西方和东方都有联系,因此不太引人注目,更容易融入。”
他们的语言与罗马尼亚语相似,没有特定的服装,风俗习惯差异较小,更容易融入。与他们不同的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尤其是波兰犹太人,讲意第绪语,口音非常独特,穿着特殊,更容易被识别并成为歧视的对象。”
费利西亚·沃尔德曼还展示了 20 世纪下半叶布加勒斯特塞法迪犹太人历史的最后阶段。特雷克:“1948年,共产党解散了该社团,显然是因为只控制一个社团要容易得多,因此该社团就此解散。因此,他们解散了塞法迪社团,并将其作为布加勒斯特犹太社区的一部分,后者也于1965 年被解散。”
这是因为,一方面,塞法迪犹太人所剩无几,数量一直不多,最多也不超过几千人,而德国血统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数量在二战前就已经达到了78万。因此,在 78万 人中,有几千人是塞法迪人,其余的都是阿什肯纳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