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布加勒斯特郊区
布加勒斯特在其大部分历史中都是一座充满反差的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乡村和城市生活的混合体。事实上,只有中心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几乎完全变成了城市,周围是在以前村庄的土地上形成的外围居民区网络。
Christine Leșcu 和 Roxana Ribu (洛河), 14.04.2024, 22:00
布加勒斯特在其大部分历史中都是一座充满反差的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乡村和城市生活的混合体。事实上,只有中心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几乎完全变成了城市,周围是在以前村庄的土地上形成的外围居民区网络。因此,典型的乡村生活在这些地区得以长期保持,甚至直到1960年代初,共产主义政权开始从这些地区将城市系统化。普通人的房屋和一楼是商店、二楼是一套房子的住宅被拆除,地产用来建造公寓楼,因此郊区到处都是所谓的“卧室区”。最近在布加勒斯特市博物馆的档案中发现的一部纪录片–实际上是一部未经剪辑的原始记录–向我们展示了布加勒斯特人在首都东端至布加勒斯特最重要的现代大道 , 即„胜利大道”起点的干道沿线的生活。影片展现了住在大道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1960年代,各条大路的名字于今日不同,但是几十年来, 居民的生活几乎没有改变。
布加勒斯特市博物馆馆长阿德里安·马朱鲁这位历史学家向我们介绍这些宅区在19世纪的面貌,以及当时居住在被称为 “黄区 “布加勒斯特人的生活。“1838年,这个黄区有11555名居民,人口不算很多,有2449所房屋。这里还有牲畜,主要是役畜:马、牛、水牛等等。所以这些人要养牲畜来谋生。因此,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变化的农村世界。然而,某时出现了一批靠自己的手艺谋生的工匠。无论是鞋匠、皮匠还是摄影师,如果他们在大路边有自己的作坊,在那里出售自己制作的东西,就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人。他们也可以在小巷里做生意,但人们并不太想走进去。在当时,这些地方相当不卫生,也不太安全。我们走进其他宅区那一刻就可以看见那里的氛围和景观就发生了变化,那里有其他类型的建筑。当然,那里也有工业区,例如,北面有一家面包厂,南面有另一家面包厂。城市世界从“胜利广场”开始,其背后和周围仍然是乡村世界。”
从布加勒斯特市博物馆保存的影片中可以看到,1961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而这部影片正是为了记录这些变化而制作的。但当时城市东部边缘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阿德里安·马朱鲁说:“……对于普通人来说,旧世界依然存在,并没有消失。虽然生活艰苦,但人们住在同样的房子里,有些人甚至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开办了小型手工作坊,因为政权仍然允许他们这样做。”
1961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但人们却感到困惑, 实在觉得非常悲伤。他们不知道如何适应新世界。他们要离开熟悉的房子,搬到其他地方去住。当然,随着拆迁和新建,人文景观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村民一夜之间成为城市居民,住在新建的公寓楼。阿德里安·马朱鲁说:“1960年代的现实是,郊区开始了系统化和工业化运动,许多人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现在,一方面, 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 郊区的表现形式在中心地区出现。社会类别混合,这种混合也出现在一个公寓楼里。两个或三个知识分子、很多工人或小公务员可以住在同一个公寓楼。”
如今,作为“胜利大道”起点地区看起来与共产主义政权改造后的样子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