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俄乌交战一年在罗避难的妇幼
自从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有近350万乌克兰难民进入罗马尼亚,其中约有10万人暂时留居我国。据劳动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中5700余人签订了劳动合同。鉴于在罗马尼亚留居的大多数乌克兰难民是携带学龄和学龄前儿童的妇女,其中大部分可能业已在此地找到工作。
Christine Leșcu, 15.03.2023, 13:14
自从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有近350万乌克兰难民进入罗马尼亚,其中约有10万人暂时留居我国。据劳动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中5700余人签订了劳动合同。鉴于在罗马尼亚留居的大多数乌克兰难民是携带学龄和学龄前儿童的妇女,其中大部分可能业已在此地找到工作。她们中间有不少人接受塞内卡协会(Seneca Association)的援助。这个民间慈善组织还经营一家书店。塞内卡协会的奠基人阿纳斯塔西亚·斯达伊库(Anastasia Staicu)由于她的母语是俄语,在战争开始的头几天前往罗-乌边境向入境难民提供翻译服务。
随着最初在边境提供的援助逐渐扩大,阿纳斯塔西亚·斯达伊库就开始帮助随后来到布加勒斯特的乌克兰母亲、女儿、祖母们融入罗社会。她说:“目前在塞内卡协会已有两百多人学习罗马尼亚语,而且是密集的罗语课程。我们与他们结成了朋友。今年,塞内卡11名员工中的3名是乌克兰人。我还专门改装一个房间成为教室,可容纳20人。然而要不是有洛蒂卡·佛古泽(Rodica Fagut)这位完美的教师,这一切努力都会归于无用。我们不仅为她们提供速成罗语课程,而且还协助她们融入文化领域及社会,和她们一起去剧院,一同观赏新旧罗马尼亚影片,成了确实致力于融入社会的社团。”
阿纳斯塔西亚·斯达伊库将3名罗语语言理解能力达到相当不错水平的妇女雇佣为图书管理员。就业之后,她们的经济状况也相当不错。在乌克兰战争看起来将会持续不断的情况下,她们努力适应一个陌生国家的生活条件。阿纳斯塔西亚·斯达伊库说:“在报名参加课程之前,我们让她们填写有关为何愿意学习罗语的问卷表。如果说,在战争刚刚爆发时,她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在街上进行交际’,‘和已经认识的人聊聊天’,那么目前,50%以上的人说,愿意就业,长期居留在罗马尼亚。”
由于是母亲,大部分妇女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罗政府向他们提供几个可以继续就读的试点教育中心。不过,由于这些学校不够,政府决定,从下一学年开始将乌克兰儿童难民融入罗学校里。但这项决定产生许多问题。阿纳斯塔西亚·斯达伊库解释说:“在布加勒斯特开设了六所枢纽学校,在全国各地更多。据我所知,从下一学年开始,这些儿童必须融入罗马尼亚学校里。从法律上讲,他们首先应当上预备罗语课程。但他们在没有上预备课程的条件下,报名罗学校里将会给他们造成新的心理负担。年龄小的也许会适应情况。但13至17岁的青少年势必与其他罗马尼亚学生一起学习一个并不容易学的科目。我明明知道这对他们来说将会很困难。妇女们将儿童视宝贝,知道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发展上,所以希望得到更大的支持,一种有组织的,尤其是教育上的支持。”
来自乌克兰,最重视儿童发展的妇女之一是卡德琳娜(Caterina),她一年前带着孩子来到罗马尼亚。下面请听她讲述的故事:“我来罗时,就像其他难民一样,心里感到抑郁,因为离开家园,带着孩子过境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很不容易。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明白了要振作起来,因为我是唯一要对孩子负责的人。首先我找到工作,在一个社会救助中心就业,帮助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寻求住宿、交通和法律文件的母亲们。接着,很幸运地被塞内卡协会雇佣,全体工作人员很热情,互相帮助,也帮助其他乌克兰公民。我全家人,丈夫、父母、祖父母都留在乌克兰了。我们尽可能与他们保持联系,大家都希望终于能获胜全家团聚。”
塞内卡协会不仅帮助卡徳琳娜找到工作,而且建立一个主要由来自乌克兰的女难民组成的援助网络。这样更容易应付这个极为艰难的时期,让难民保持微笑和乐观。另一位名叫塔蒂亚娜(Tatiana)的乌克兰妇女,一年前和她12岁的儿女、三只猫和一只狗一起来自乌克兰,她也试图抱着乐观的态度适应情况。她们受到了一个已经在罗马尼亚定居的朋友的帮助。在克服了离乡背井的痛苦以及旅途和过境的困难和紧张之后,塔蒂亚娜努力学习罗语,成为图书管理员,逐渐适应情况。塔蒂亚娜说:“帮助我们的朋友擅长划皮划艇。他每次带着皮划艇去旅行时都邀请我们陪伴他。他还给我们找到了住房,我有这么多的宠物,找到住房不容易。但对我来说,头四五个月是探索罗马尼亚的时期。目前,一切都容易得多了。我在这里开始学习罗语,这就改变了一切,让我不再感觉像一个陌生人。谈到我的女儿呢,对她来说,适应新情况更难一些,不会讲罗语,就很困难。但周围的环境很好,人们热情好客。师生都很开放,而且她英语非常流利,这很有助于她。她也开始适应新条件,但这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这些妇女在罗马尼亚居留的时间看起来也会很长。但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努力使她们超越了避难时最幸苦的时刻,她们未来肯定更会勇敢的应对新挑战。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