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罗马尼亚人的休闲时间
新冠病毒大流行重塑了社会。世界各国采取的隔离措施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使用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而各国政府实现了戴口罩全球化。采取隔离措施不好的一面是产生孤立与疏离感。好的一面则是,可以节省出不少的时间。人们都发现,如果在家工作,每天能节省三个小时,但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一项社会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3/10的罗人认为,他们比疫情前有更多的时间,4/10的人感觉到,目前需要睡得更多。
Luiza Moldovan, 30.09.2020, 16:38
新冠病毒大流行重塑了社会。世界各国采取的隔离措施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使用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而各国政府实现了戴口罩全球化。采取隔离措施不好的一面是产生孤立与疏离感。好的一面则是,可以节省出不少的时间。人们都发现,如果在家工作,每天能节省三个小时,但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一项社会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3/10的罗人认为,他们比疫情前有更多的时间,4/10的人感觉到,目前需要睡得更多。让我们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对大规模危机如何影响人们睡眠质量做个分析。在长期被隔离后,我们中的很多人会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睡觉,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新冠疫情使得很多人之前不知的固有问题呈现出来,引发了一些遗传的原始情结。
心理学家达尼埃拉·约内斯库解释说:“人类最大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而新冠疫情有很多未知因素。信息很少(常常是自相矛盾并带有威胁性的),自信心受挫,出现恐惧、罪疚感以及‘或奋战或逃跑’等感情和行为问题。我们如果听到有人打喷嚏,在场者和周围人马上会想到‘他难道是有新冠病毒吗?’我们的大脑承受不了不确定性。如果缺乏所需的信息,自己加添一些信息,尽管需要扭曲现实,这样会呈现一个连贯的场景,可以让我们为重新获得自控而行动。因此,在生活中,在一些自然的,但被认为是危险的情况下,人们经常会做出不适当的、过分的或异常的反应。”
请大家想象一下,在像我们今春经历的隔离状态中,这个倾向会如何呢?被孤立和所有社会隔离的措施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睡眠不好就是面临某种问题的症状。社会学家杰鲁·杜米尼克(Gelu Duminica)解释说:“所有的专家都同意,睡眠不足原因多种,在紧张和危机的条件下,人体做出不同反应。有时在危机情况下,身体感觉到的紧张,表现为不能入睡。而大脑和身体缺乏休息会产生更大的紧张。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紧张产生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产生更大的紧张,这就是新冠疫情期间带来问题,特别是在初步阶段。这就是我们从社会那儿得到信息而产生紧张,比如:死亡比你想象的更近你,你和你亲近的人很可能被感染丧命…,此外还有隔离状态产生的紧张。隔离是我们一生中不习惯的状态,这就把我们生活搞得一团糟。于是,按照社会学的理论,人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当下的情况。我们所处的情况是我们不习惯的一种情况。因此,产生的紧张也就更大,表现就是睡眠不足。”
隔离状态未能给我们提供太大的保护,因为人类这个社会动物对此做出的反应是抑郁和焦虑,而这些感情只能虚弱我们的免疫系统。达尼埃拉·约内斯库说:“我们因着基因编码,被设计成生活在社区中的动物。我们通过互动建立自己的心理平衡,并能继续发展,因此不能保持社会距离。人与人身体、社交和精神的联系越强,心身健康状况就越好。孤立会产生慢性疲劳。引发惊恐发作、悲伤、无助感或自杀的念头,或者导致人酗酒或吸毒。身体距离也不利于精神平衡。我们需要物理上的接近和身体的接触。这都会使我们感到自信和有安全感。这就是我们出生时学习的第一种语言,最直接且最完整的语言,不能被任何口头或书面交流所替代。触摸比面部表情和手势,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转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感受。人与人之间任何形式的距离都会导致暴力行为,增加伤害他人或自我伤害的行为,抑郁产生异常的行为方式,而抑郁造成的影响是降低免疫力。但隔离期间的社会距离,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人际关系、他人的存在、触摸拥抱等交流形式,让我们更具备同情同理心、为他人着想并增强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意识。”
53%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在隔离状态期最念想的活动是去餐厅和酒吧。48%的人说,他们最念想的活动是去电影院或听音乐会。与此相比,只有15%的人最念想的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达尼埃拉·约内斯库说:“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归属感,而满足这个感情需要有社会交往。自尊和自信是在互动产生的经验上建立的。同情心、利他主义、社会交际等都对我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对适应世界和生活机制的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帮助我们处理焦虑和紧张心态。社交隔离不仅产生身体疾病,而且还会使我们失去现实感。有时甚至导致死亡。 另一方面,对社会交往的过分需求后面常常隐藏着心理失衡的因素,控制这种失衡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交际上。在餐厅里,通过吃饭交往的习惯是因为让人回忆起他们在婴儿时期,被母亲喂养的那种亲情、舒适和受到保护的情感。饭菜是我们传达我们的意愿、感情并与他人联系的语言。共同吃饭是一种精力交换与他人亲近的行为。就如饭菜滋养我们的身体,人际关系也滋养我们的精神,我们拥有这两种食粮时,就会感到十分满意。”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