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精神健康,现代社会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
“全球杰出青年”(Global Shapers)布加勒斯特中心的一群热心的年轻人,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支持下,共同努力来为本地性,区域性和全球性挑战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该中心曾与首都医学院学生会合作举办一系列在心理健康上广具争议命题的研讨会。首次会议是在布加勒斯特的“卡罗尔·达维拉”医药大学举行。
Monica Chiorpec, 26.02.2020, 01:16
公共卫生部总统顾问蒂雅娜·罗雷塔·博恩(Diana Loreta Păun)就罗马尼亚精神病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我们在医疗资源方面存在问题。其实,最终都会归因到罗马尼亚卫生体系的问题。首先,我要指出人力资源问题,就是那些大学毕业后离国外流的年轻人。其次,在财政资源和基础设施方面的短缺和不足。我们医治精神病患者的方法是有限的。 通常在确诊后,药物治疗就立即跟上。而且,正确的疗法还牵涉到社会辅助,社会融入,行为理疗,以及社会精神病学等领域。在罗马尼亚,遗憾的是这些疗法根本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罗马尼亚精神病学,在数十年极权统治下,衍生不少医疗方法和观点上的问题,年复一年地影响大量病患的命运。许多人因此没被确诊。蒂雅娜·罗雷塔·博恩接着说:“共党执政的时代留下不少痼疾。我相信对精神病患的歧视和贴标签都源于那个时代。此外,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日增的社会中,需要我们来适应,但常常无法适应。精神疾病从而产生,甚至能发展成抑郁症以至于造成自杀。我们对所有这些情况需要予以考虑来寻找最佳对策。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如果对己身的精神病况不了解或不承认,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你会避免医疗服务,避免寻找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因此就跟确诊无缘,更谈不到接受医治了。”
但是,罗马尼亚精神病医学经历了一段好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我们的专家们处于接受西方疗法的边缘,而1970年代后期,却将心理科学引入共产政权强制的疗法的阴影之中。心理学家朱利安·费伦茨·基斯(Julien-Ferencz Kiss)是《罗马尼亚精神分析的历史》一文的作者,他认为:“直到1940年代初,罗马尼亚一直有很强的心理学传统。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大会就是明证。后来因着战争就取消了。但这是当时首次西方集团之外的国家被提议组织这次大会。当然,我们通常是在谈论心理学,而不是精神分析。因此,精神分析并未在罗马尼亚扎根。1948年以后发生的事情甚至意味着对心理学的否认。在那个时代,心理学甚至被废除。1977年,心理学系被废除,其中心理学家的专业也从专业术语中被删除。”
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的社会学家雷拉·萨夫塔-泽凯利亚(Leyla Safta-Zecheria)研究了来自罗马尼亚不同时代研究心理的机构的问题。不幸的是,直到现在,精神医学系统恶劣的状况和对精神医学的认知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善。她说: “尽管奥布雷亚和帕洪提出了改善新型精神病学基础设施的循序渐进的想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头十年中,我们从帕洪那里得知,在索科拉(雅西附近的精神病院),没有卫生条件,用最少的食物喂养病人。我们在整个历史中都遇到过一些问题。每个政治制度,包括共产党制度,都表示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共产党政权提出改变时,扩大了收容所制度。收容所是40到50年代对许多人提供照顾的模式,然后通过开设精神科扩大综合医院,这也是1970年代首次在通过精神健康实验室开展社区服务。1990年,有几份报告透露,在某些收容所,被拘留者被剥夺自由和基本生活条件。到今天,其中许多东西已经被继承。”
目前世界精神健康的统计令人震惊。世界各地的医疗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罗马尼亚需要恢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经历考验的医疗传统。
“罗马尼亚在心理健康方面陷入困境的历史”是“塑造对话:心理健康”项目的一部分,Global Shapers布加勒斯特中心在该项目中提出了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话题。 随后将分别于3月5日和4月9日举行题为“心理健康的现实”和“数字革命与心理健康相遇”的研讨会。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