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圆如苹果的村庄:夏洛滕堡
离罗马尼亚西部大城蒂米什瓦拉市仅仅50公里远的夏洛滕堡是罗马尼亚唯一的圆形村庄,在1770年由30个施瓦布家庭建立的,他们属于第二代移民,约在女皇玛丽亚特里萨执政的时候来自德国的罗兰及南狄路地区。据历史家们说,有关圆形村庄的设计图就在这些施瓦布人的行李内。“在村子中间有一个加盖儿的水井,水质清凉解渴。水井周围有一个桑树园子,其后就是各个住家,其院子里有马棚和库房。还有花园种着葡萄树。每座房子不比邻舍高过一寸、各房间隔不宽过标准一尺。这个对称的风格很好看。村庄的4个入口亦是如此:各个入口的间距一样。
România Internațional, 03.02.2014, 13:45
奥地利在18世纪时拓殖了罗马尼亚巴纳特地区,这是个大规模、很有系统、并经细心计划的奥地利政府行动。绘图板上的村庄、城市和街道设计都以对称为规律,这反映出当时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上的文化绝对论。
离罗马尼亚西部大城蒂米什瓦拉市仅仅50公里远的夏洛滕堡是罗马尼亚唯一的圆形村庄,在1770年由30个施瓦布家庭建立的,他们属于第二代移民,约在女皇玛丽亚特里萨执政的时候来自德国的罗兰及南狄路地区。据历史家们说,有关圆形村庄的设计图就在这些施瓦布人的行李内。“在村子中间有一个加盖儿的水井,水质清凉解渴。水井周围有一个桑树园子,其后就是各个住家,其院子里有马棚和库房。还有花园种着葡萄树。每座房子不比邻舍高过一寸、各房间隔不宽过标准一尺。这个对称的风格很好看。村庄的4个入口亦是如此:各个入口的间距一样。”这是“巴纳特书信”一本书的作者约翰·卡斯帕·斯托伊布勒(Johann Kaspar Steubel)在1779年3月5日对夏洛滕堡村庄的描述。
该村庄的历史与整个地区大同小异。按照巴纳特地区被统治的时期,村庄的主人会有所改变,或是匈牙利人或是奥地利人,一直维持到1921年土地改革将土地配发农民的时候。在20世纪初,村庄附近建立了一个狩猎园。起初齐格弗里德·冯·维姆布丰和他的贵宾在此打猎过,然后是罗马尼亚的宫廷成员,战争后是俄罗斯士兵用枪打猎,然后是共产党大官儿,最后是欧洲的业余猎人。
二战后,该村庄的社团闭关自守,当时一部分男人没能从战争归回,而且在1945年有43名男人被罚判为苦工并被流放到苏联。村庄还经历过集体化进程。农民们的土地被国有化,并被迫在农业生产合作社里工作。后来村庄当代子女之一艾哈德·贝尔万格在因特网创建了网址(www.sarlota.de ),来回顾60年代村庄里的情势与气氛:“在10月底举行的祈祷会,在我的记忆中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那时所有的亲戚们会聚集一处,他们要杀一只公鸡、吃辣根酱和烤肉。由于地形,各家的菜园都很大,使他们能够在日常食物上多少自给自足。但一点都说不上是单纯的田园生活。他们工作很辛苦,只有在礼拜天和宗教节日的时候才休息。最好的季节是刺槐和椴木开花的时候,或是夏天剪草的时候,迷人的香味飘荡在全村里。”
目前夏洛滕堡只留下了一名日耳曼族的人并且该堡已附属波格达镇。米尔恰·斯尔布这位镇公所的秘书,他给我们介绍圆形村庄的施瓦布社团的情况时说:“1990年以后,日耳曼族的家庭数量减少到5-6个,迄今只留下来了一个日耳曼族人,还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他不要移民到德国,因为他的年龄很大。目前,施瓦布人出售的房子被蒂米什瓦拉市各种行业的人收购,如知识分子、艺术家等。他们修复了那些房子,为了夏季和周末的时候在那里住。夏洛滕堡没有客栈,只有在邻村阿尔特林根才有。那里有铺好的公路,可以直达。”
夏洛滕堡是罗马尼亚领土上唯一以圆形建设为特色的村庄。因此,文化部将整个村庄宣布为历史建筑物。米尔恰·斯尔布继续介绍:“按照法律规定,该村庄有特殊文化地位。任何经济活动、任何建筑工程只能在文化部的许可下才可以进行。由于在罗马尼亚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地方当局试图保护它,免得破坏它的原状。“
目前,夏洛滕堡村庄和一个苹果相似。中间是对社团而言有象征性意义的学校和教堂。但这个社团移民到国外以后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完美的圆形村庄。有199名常住村民,别的只是为了休息而到这里。离村庄2公里远有一个小火车站,村子里到处可以使用移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