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赫尔辛基文件》签订50周年
1945年后,欧洲惨遭分裂,欧洲人在二战结束后摆脱法西斯主义、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破灭了。

Steliu Lambru 和 Irina Ivașcu (逸雪), 23.02.2025, 16:35
1945年后,欧洲惨遭分裂,欧洲人在二战结束后摆脱法西斯主义、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破灭了。铁幕穿过德国中部及其首都柏林,将欧洲划分为繁荣、民主的西欧和贫穷、受共产党专制统治的东欧。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大约20年里,两个欧洲的领导层互相憎恨,紧张局势达到了沸点,尤其是在1862年的导弹危机期间。不过,如果说在西欧能明显看到人民对民主制度的支持,那么在东欧,被苏联占领并被驱使仇恨其他欧洲人的国家的意愿则被践踏在脚下。1953年在波兰和东德、1956年在匈牙利和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反共起义都遭到了苏联的残酷镇压,这证明东欧人并不想成为西欧人的敌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西欧和东欧不得不找到和平共处的方式,并在旧大陆的关系中提出了缓和等新概念。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SCE)是欧洲国家之间讨论棘手问题的论坛,新思维在此得以实现。1973年7月,欧安会第一次会议在芬兰首都举行。1973年9月在日内瓦举行了第二届会议,两年后的1975年8月在赫尔辛基签署了《最后文件》,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sescu)代表罗马尼亚签署了该文件。尽管该法案主要与欧洲有关,但最终有57个国家,其中包括一些北美和亚洲国家,也签署了该法案。前外交部长、外交官兼教授克里斯蒂安·迪亚科内斯库(Cristian Diaconescu)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描述了欧洲关系的变化。
他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大集团一直在努力平息事态,试图放松。初步谈判始于1972年,并逐渐达成一致,即在1975年8月1日的赫尔辛基会议上通过一项涵盖四个领域的《最后文件》,当时所有欧洲国家、加拿大和美国都签署了该文件,只有阿尔巴尼亚拒绝参加。”
该法律的10项条款被称为“会议十诫”,其内容如下:主权平等和尊重由此产生的权利;避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边界不可侵犯;国家领土完整;和平解决争端;不干涉内政;尊重人权和基本权利,包括思想、良心、宗教和信仰自由;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决权;国家间合作;国际法中的相互信任和信心。克里斯蒂安·迪亚科内斯库(Cristian Diaconescu)总结了“十诫”所依据的原则。
他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领域是政治军事领域,包括明显的政治和军事领域、领土完整、边界定义、和平解决争端以及实施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第二个领域是经济领域。第三个方面是人道主义方面,包括移民自由、因内部边界而分裂的家庭的团聚、文化交流、新闻自由。最后方面涉及到建立经常性机制、辩论、适应现实情况等问题。在1990年之前,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还举行过其它会议,如1977年和1978年在贝尔格莱德、1980年和1983年在马德里、1986年和198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欧安会会议。1990年,这四个层面通过一个多边框架制度化之后,欧安会改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从而成为辩论此类问题的唯一多边组织。”
1990年后,1989年的反共革命浪潮席卷了东欧国家,新变化也触动了《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文本,它继续生效,但在新文本中欧安组织取代了欧安会。克里斯蒂安·迪亚科内斯库说:“《维也纳文件》获得通过。这份文件涉及到加强信任和安全的措施。这份文件包含了什么内容?相互通报军事活动,通报可能造成威胁的各种具有政治军事内涵的行动。然后,为了避免以跨国境意义解释事态发展,预警是必要的。”
自1970年代以来,欧洲人就知道如何为欧洲大陆建立一个新的安全架构。随后几年出现了很多挑战,前南斯拉夫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解体的最悲惨事件对共同安全与合作原则和概念的可行性进行了考验。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