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日:罗马尼亚-埃及关系
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第三世界国家的非殖民化和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现象。非洲和亚洲的前殖民地加上拉美国家在尝试实行自己的发展模式。第三世界国家走了中间的道路, 也就是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新抱负的埃及。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效仿了土耳其的。两个国家具有相似的社会、心态和穆斯林传统。埃及是一个国际化的国家,还有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的精英,但新的精英来自苏联。加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侯赛因是埃及改良主义的核心人物,他的灵感来源之一是土耳其改革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思想。
Steliu Lambru 和 Roxana Ribu (洛河), 23.06.2024, 14:39
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第三世界国家的非殖民化和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现象。非洲和亚洲的前殖民地加上拉美国家在尝试实行自己的发展模式。第三世界国家走了中间的道路, 也就是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新抱负的埃及。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效仿了土耳其的。两个国家具有相似的社会、心态和穆斯林传统。埃及是一个国际化的国家,还有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的精英,但新的精英来自苏联。加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侯赛因是埃及改良主义的核心人物,他的灵感来源之一是土耳其改革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思想。
米尔恰·尼古拉埃斯库自1961年起担任罗马尼亚驻埃及大使。他的任期属于外交部长科尔内利乌·梅内斯库发起的社会主义罗马尼亚更新外交机构的运动。1996年,罗马尼亚广播口述历史中心采访了尼古拉斯库,他强调了埃及现代化的非凡动力, 说: “由于多种情况,埃及已成为当时的外交和国际政治活动最热门中心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当阿拉伯国家中,埃及是最强有力、最发达、历史和政治威望最高的国家。在这个时代,纳赛尔和所谓“自由军官”将埃及的生活重新安置在民主的基础上,并将所有内部活动重新定位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埃及不仅对自己的盟友或阿拉伯世界的兄弟而且对整个地区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实际上,埃及是苏伊士运河的主人,因为这条运河是由埃及人修建的,尽管从政治角度来看仍然在英国手中。除此之外,阿拉伯世界的解放运动的总部设在开罗。”
埃及社会的变革吸引了欧洲国家,而罗马尼亚也不例外。苏联曾发动了对前殖民地施加影响的政策,而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也在朝这个方向前进了。1952年埃及革命后,罗马尼亚与埃及的关系开始了。1956年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应埃及请求,罗马尼亚派出了技术人员,来帮助将运河正常使用。随后,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关系不断发展。但总体而言,在与阿拉伯世界特别是与埃及的关系中,罗马尼亚在阿以冲突问题上保持中立。 1967年6月的六日战争期间,罗马尼亚拒绝谴责以色列为侵略国。米尔恰·尼古拉埃斯库解释了这一立场,说:“我国对这一事实的态度非常明确, 反复主张了当时不是宣布某方有错误的时刻。我们各方都有责任为停止敌对行动和进行谈判确保条件。我们用另一方法来补充这个对待,这是我们自己发起的倡议。也就是说,我们当时向埃及提供了支持,而是在埃及未经要求下提供的信贷内,提供了对开罗市市场极其重要的产品。由于经济生活的普遍混乱,特别是从国外带来的产品供应,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这些产品包括糖、油、石油、面粉什么的。”
向埃及提供粮食援助很紧急。埃及战败后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无政府状态,罗马尼亚的援助还包括金融贷款。米尔恰·尼古拉埃斯库说:“在开罗,他们著名的军队中只余下了两三个营能利用。各级权威都迅速贬值。而当这种混乱状态时,投机者当然就出现了。那么我国首先通过外交部提议谈判协议,这基本上必须成为与埃及当局最高层联系的借口。这份协议筹备了三年时间,但在达成互利或双方都能接受的结论方面进展并不顺利。我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共同关系建立尽可能广泛和有利的框架。在我看来,很明显的是,他们的兴趣都非常广泛且易于接受。对我们来说,苏伊士运河是至关重要的,棉花供应始终是必不可少的。”
1960年至1990年间,罗马尼亚和埃及建立了基于时代利益的关系。 1990年后,两个国家根据新的兴趣调整了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