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康斯坦丁·巴尔弘医生
康斯坦丁·伊昂·巴尔弘(Constantin Ion Parhon)是一位在二十世纪罗马尼亚医学界常被提名的人物,但在职业上却远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重要。这是因为巴尔弘受到1945年苏联在罗马尼亚扶持的政治制度的大力支持。他的政治活动与职业活动恰成反比,也带给他狼藉的名声。巴尔弘不但投身与共党政权合作的团体,而且充分享受其间的特权地位。
Steliu Lambru, 11.08.2022, 20:43
康斯坦丁·伊昂·巴尔弘(Constantin Ion Parhon)是一位在二十世纪罗马尼亚医学界常被提名的人物,但在职业上却远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重要。这是因为巴尔弘受到1945年苏联在罗马尼亚扶持的政治制度的大力支持。他的政治活动与职业活动恰成反比,也带给他狼藉的名声。巴尔弘不但投身与共党政权合作的团体,而且充分享受其间的特权地位。
康斯坦丁·伊昂·巴尔弘1874年10月15日诞生于离首都布加勒斯特约170公里以西的肯普龙·穆斯切尔(Campulung Muscel)镇。在布加勒斯特大学攻读医学,并于190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在首都及其它城市的医院工作,1960年在德国慕尼黑市进行预备实习。他专攻神经病学,并在雅西(Iasi)医学大学担任教职,教授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并在布加勒斯特医学大学开始教授内分泌学。1928年他当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通讯院士,1939年成为正式科学院士。在二战期间他加入罗马尼亚优生学运动,并支持在精神病人身上做实验的思想。
1945年3月6日由苏联扶植的共党政权成立三年后,罗马尼亚的面貌完全改变了。不但所有人权和自由遭受侵犯,而且共产党政权在1947年12月30日对罗马尼亚民主政体作出最后一击:逼使国王米哈伊一世(Mihai I)退位,并借着1946年11月的操纵选举,以共产党为首的议会把罗马尼亚宣布为共和国。1948年的新年致词是巴尔弘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主席团主席的身份通过电台播送的。他说:“罗马尼亚人民目前得到了最适合建立其自然向国家形式发展的自由,这就是人民共和国。在从希特勒侵略者的枷锁下获得解放之后,这样的民主制度将会在人民优秀儿女的勤奋劳动,奋发图强之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我们在人民民主充分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已被消除,从而可以给所有那些在城乡开展体力或脑力劳动的人确保物质和文化上的繁荣,并捍卫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巴尔弘如何爬到共党政权的顶峰呢?其原因可以在他以前开展的政治活动找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曾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社会主义者,并且在战争结束后立即建立工人党,于1919年跟农民党融为一体。但两年后,1921年,由于他更加激进的政治视野,就成了隶属共产国际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的支持者。
罗马尼亚1944年8月23日加入反法西斯阵营的决定改变了巴尔弘的命运。他和作家米哈伊尔·萨多维亚努(Mihail Sadoveanu)及其他三名共产党活动家成为罗马尼亚与苏联联络协会主席兼罗人民共和国主席团主席,直到1952年形式上担任国家元首职务。从1946年至1961年连任众议员,接着接任大国民议会代表。为了在意识形态上对他予以承认,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德国民主共和国把他接纳为这些国家科学院的院士。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其它行政职位,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和老年病研究所所长。共产党政给他权授予最高勋章:“社会主义劳动的英雄”。一段时间布加勒斯特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
巴尔弘1969年8月9日逝世,在卡罗尔公园(Parcul Carol)的万神殿被安葬。共党组织工作领域的前活动家斯特凡·布尔利亚(Stefan Barela)2002年在接受罗广播公司口述历史中心的采访时表示,巴尔弘之死促成了当时举行的第十届共产党大会的混乱。他说:“当时的一个问题是:在哪儿安葬他的遗体?齐奥塞斯库(Ceausescu)说:‘怎么办呢?他曾是国家元首啊!’,就决定把他送到万神殿。齐奥塞斯库上台前的罗总统格奥尔基·格奥尔基乌-德日(Gheorghe Gheorghiu-Dej)也曾安葬在这里。齐奥塞斯库曾嘱咐我们要以特定方式安置他的遗体,但总理毛勒尔(Maurer)警告说,我们安放遗体时要十分小心,因为他本人也希望能在那儿有安葬之地。齐奥塞斯库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着急啊!等到我们达到那时,再说吧!’”
1989年后,他的遗体被挖掘迁到别处,万神殿被保存下来了。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