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米尔恰·伊利亚德
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是罗马尼亚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化人士之一。他在宗教史和文学领域撰写的作品使他成为一个全备多产的作者。他从1956年至1986年去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的工作,受到很大的尊重。
Steliu Lambru, 21.05.2020, 03:48
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是罗马尼亚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化人士之一。他在宗教史和文学领域撰写的作品使他成为一个全备多产的作者。他从1956年至1986年去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的工作,受到很大的尊重。
米尔恰·伊利亚德于1907年3月9日诞生在我国东部摩尔多瓦地区特库奇市(Tecuci)的一个家庭。他父亲是军官、母亲是家庭主妇。伊利亚德曾是一名勤奋读书的学生,也是不少罗著名文化界人士的同学,其中包括:诗人、作家兼导演哈伊格·阿克德里安(Haig Acterian)、新闻工作者奥尔沙维尔·阿克德里安(Arsavir Acterian)、哲学家康斯坦丁·诺伊卡(Constantin Noica)、艺术评论家巴尔布·布雷吉亚努(Barbu Brezianu)。青少年时期,除了文学、哲学和历史之外,伊利亚德还对自然科学、化学和神秘学感兴趣,并深受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和吉奥瓦尼·帕皮尼两位作家的影响。他在布加勒斯特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毕业论文的主题是意大利乌托邦主义思想家托马索·康帕内拉。
米尔恰·伊利亚德给后代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著作。他通晓多国语言,并是80部历史学和文学作品的作者。他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宗教史学家。他撰写的宗教史方面的书籍达30部,被翻译成18种语言。他的作品中有12部长篇小说,其中最受赞誉的是《近视眼青少年的长篇小说》、《弥勒薏》、《流氓》和《仲夏之夜》,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是《克里斯蒂娜小姐》、《吉普赛女人》、《霍尼格博格尔教授的秘密》和《蛇》。
伊利亚德是罗马尼亚首位研究印度文化的东方学家之一。他执迷于印度文化,1928年去加尔各答学习梵语,并开始研究印度宗教。《弥勒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他与他印度老师女儿的爱情故事,因父亲的反对没能与她成婚。伊利亚德1933从印度返回家园,写了一部有关瑜伽的博士论文。罗马尼亚广播电台口述历史中心保存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录音,这就是伊利亚德1970年代在自由欧洲广播电台接受著名文学评论家莫尼卡·洛威内斯库(Monica Lovinescu)采访的录音。伊利亚德在这次采访中谈到他在印度留学的经验,认为这帮助他加深了有关历史发展和文化与文化之间对话的了解。他说:“我从印度回国之后,明白了西方的地方主义文化是局限性的。我意识到,要想了解一个文化,没有比研究其传统习俗更简单,更有说服力的了,这就是研究就是一个民族起源和宗教结构的传统。我认为,研究宗教史是第一步,就是从平等的地位来理解其它的文化,与其进行对话的第一阶段。这样以来,我就相信更大读者会对喜爱这些书,因为他们会对这些主题感兴趣,历史的事实证实了我的看法。”
米尔恰·伊利亚德把自己看成是一位作家和科学家。他的科学作品比文学作品更受人们的喜爱赞誉。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辉煌的职业生涯应该归功于他在宗教史领域的研究。伊利亚德与德国学者约阿希姆·瓦赫(Joachim Wach)合作建立了芝加哥大学神学院。伊利亚德意识到他不能放弃罗马尼亚语,而他进行文学创作时就可以回到自己的本源。他说:“我写文学时,就能返回到我自己的本源,这是很正常的。我从不想失去我用母语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而且为了我的精神健康我需要用母语来做梦,并实现我的梦想。虽然我有能力把我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法文或英文,也许有能力直接用法文或英文写作,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失去与我的历史的接触联系,就是一个多年在国内外工作过的罗马尼亚人的历史。”
宗教在现代世界的影响日益减少,这是人们目前常有的一种说法。但米尔恰·伊利亚德认为,目前的“去神圣化”其实是一种“神圣隐藏”的过程,而人们依然需要祂。伊利亚德说:“这种倾听故事的需要,就是有关当初宇宙、人类的生成和社会形成的故事和神话传说,我认为是人类一个基本的需要,是人类意识的一个结构,而不是人类意识历史的一个阶段。我认为,人类如果不倾听自己和世界历史的故事,就不可能存在。”
1945年,米尔恰·伊利亚德在共产党政权在罗马尼亚上台时,流亡到西方。他于1986年4月22日在芝加哥逝世,给人类留下了印象极为深刻的作品,为此他1990年被追认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