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罗马尼亚共党政权的倒塌及其受害者
尽管整个共党政权在中欧和东欧建立的情况类似,但其崩溃的因果不同。 第一种包括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没有经过暴力和受害者的情况下推翻了共党政权;第二种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保加利亚,共党暴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Steliu Lambru, 02.01.2020, 14:28
尽管整个共党政权在中欧和东欧建立的情况类似,但其崩溃的因果不同。 第一种包括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没有经过暴力和受害者的情况下推翻了共党政权;第二种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保加利亚,共党暴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后一种是罗马尼亚,其共党政权是经历暴力和大量受害群众而崩溃。但前南斯拉夫的共党政权崩溃是最为血腥的案例,极其特殊且具有多重意义。
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倒塌留下了1142人死亡,3138人受伤和760人被捕的血腥记录。自1989年后的30年中,那些曾与罗马尼亚革命有关的人和历史学家一直在寻求解释,为何罗马尼亚的共党覆灭与其他中东欧国家有显著不同。当问到布加勒斯特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历史学家德拉戈·佩特雷斯库(Dragoș Petrescu):如以1980年代的罗马尼亚情况为例,是否会产生政权更迭将伴随暴力的疑问。他说:“事后的分析会更容易,而且通过比较政治理论,会发觉一些要素向我们展示了一件事,一件显而易见的简单事,就是那些独立于或企图独立于莫斯科路线的共产党人将会激烈的与共产政权分离。这不仅发生在·罗马尼亚,也发生在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显然,在南斯拉夫,内战和种族清洗紧跟着共党政权的覆灭,是绝对可怕的事。”
暴力是共产政权专政的组成部分,一些政权,而且是极少数能戒除暴力。罗马尼亚不是什么特例,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sescu)不时的会行使暴力。德拉戈·佩特雷斯库认为,对1989年12月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事情有两种解释:”“我认为有两个基本要素可以解释罗马尼亚选择暴力途径脱离共党政权,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也是一样。就罗马尼亚而言,其统治精英是团结一致的。我们不要忘记,在1989年11月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齐奥塞斯库再次当选,尽管当时共产政权已在波兰遭受摒弃,匈牙利及前东德也是如此,捷克斯洛伐克共党政权也不稳定。但是,罗马尼亚共产党人决定采取机会主义和集体服从的行动,使齐奥塞斯库重新当选。这表明甚至在保加利亚也没有改革派,在柏林墙倒塌之后,托多·吉夫科夫(Todor Jivkov)立即被支持戈尔巴乔夫的前外交部长彼得·姆拉德诺夫(Petar Mladenov)所取代。”
第二种解释是当时对莫斯科已有独立政策,所谓脱离以苏联为代表的权力中心,意味着像齐奥塞斯库这样的领导人会藐视反抗来自苏联领导阶层的任何指示。齐奥塞斯库对莫斯科的公然挑战始于1968年8月21日,当时他谴责了华沙条约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去推翻亚历山大·杜布切克(Alexandr Dubcek)的改良主义政权。德拉戈·佩特雷斯库说:“第二个事件涉及齐奥塞斯库从1968年8月21日起,以他超群的魅力与执政精英共同培养不依靠莫斯科的精神。齐奥塞斯库当时在罗马尼亚还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就是使得共产党在人民心目合法化,这是他辉煌的时刻。但这合法性并不真实可靠,只限于民众和领导人之间的某种共识。那段时间,罗马尼亚的生活水平业稍有提高,从1967年国际旅游年开始,出国旅行的法律放宽,罗马尼亚人被允许出国旅行。这方面其实还有很多话可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罗马尼亚,事情发生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
由于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将“不干涉内政”这个口号原则提升为外交政策,使得罗马尼亚更加深陷孤立主义。于是罗马尼亚的第三世界取向,边界的关闭,以及1950年代重返斯大林主义,谴责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hail Gorbaciov)发起的改革等等情势,这意味着当罗马尼亚人口的经济和精神状况低落时,任何人都无法干预而跌入险境。德拉戈·佩特雷斯库说:“由于莫斯科前的独立及党内精英的合一,使得齐奥塞斯库认为他可以在家中为所欲为。所以当蒂米什瓦拉爆发抗议游行时,他立即下令以实弹射击镇压来进行战争。然后将革命者的尸体从蒂米什瓦拉运到布加勒斯特加以焚化,并通过卑鄙的动作将骨灰扔进下水道,消除屠杀痕迹。这些事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说明,罗马尼亚几乎不可能用非暴力方式脱离共产主义。”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共产政权在人们的抗议呼声中伴随着暴力镇压而瓦解。 受害者是罗马尼亚人民,他们在摆脱独裁统治的恶性循环中付出了必须的,无从逃避的代价。
洛河(翻译) 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