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为和平而战
和平曾是共产党宣传政策的一个核心主题,共产党一直把和平与资本主义的好战相对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写道,受到压迫的无产阶级是和平爱好者,业主和压迫者则推动各种形式的冲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理论虽然简单,但很模糊。甚至在呼吁各国民众为改变世界而发动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无产阶级实际上是诉诸暴力来歼灭资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的胜利没有带来和平和正义。
Steliu Lambru, 11.04.2019, 02:33
和平曾是共产党宣传政策的一个核心主题,共产党一直把和平与资本主义的好战相对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写道,受到压迫的无产阶级是和平爱好者,业主和压迫者则推动各种形式的冲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理论虽然简单,但很模糊。甚至在呼吁各国民众为改变世界而发动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无产阶级实际上是诉诸暴力来歼灭资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的胜利没有带来和平和正义。恰恰相反,苏联不惜任何代价试图推动民众发动暴力起义,意图使其临近地区和全世界陷入混乱状态。实际上,共产党制度就像任何其它制度一样爱好冲突。和平变成一句容易欺骗人的空话。于是,苏联“为和平而战”的口号,不仅自相矛盾,而且完全不符合现实。
罗马尼亚自1944年被占领以来,为和平而战进入集体的意识中。共产党政权1989年垮台后,这才从人们的意识中淡去。1950年有一个流行笑话说:“我们为和平而战直到不留下一草一木”。这意思是说“为和平而战”这个口号是毫无内容的空话,而且所有利用这个口号的人都是出自于私人利益,他们的唯一目标是爬到高位。和平一词始终是共产党宣传战略的主要支柱,在齐奥塞斯库(Ceausescu)执政时期,其使用变得荒唐可笑,齐奥塞斯库自称是“和平的英雄”。
斯特凡·布尔利亚(Stefan Barlea)工程师在1950年至1960年曾是负责青年工作的重要活动分子。2002年,在接受罗马尼亚广播公司口述历史中心的采访时,他回顾了1955年事件的意义。他说:“具体来说,1955年具有特殊的含义。首先是时任东正教大主教尤斯迪尼安(Iustinian)发出一封有正面意义的教牧书信。这致以信徒和神职人员的书信,是第一个推动和平宣言。据我所知,除此之外,唯一推动和平的形式是东正教堂呼吁核裁军。这算是东正教教会参与政治的行为,大概是为回应共产党政权的要求,我不太清楚。上帝的道路有时难以明白,有时是弯曲的。但正巧这与苏联领导的和平主义运动同时发生。苏联1949年发动的这场和平主义运动不断发展,于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当然向往和平。但苏联还另有利益所在,为此要推动意识形态里的和平运动。斯特凡·布尔利亚说,他负责为此开展公共活动:“我举办了年轻人集会,几乎每年都有两三次这种集会。1950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二届保卫和平大会,当时选出了一个国际和平理事会。正式宣布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和组织,除了各国代表团之外,还有两个青年组织:世界民主青年联盟和世界大学生联盟。这两个组织分别有自己的理事会,一个设在布拉格,另一个在波兰。这些以世界和平理事会成员的身份代表和平主义运动的组织敦促各国青年和大学生组织在布加勒斯特黑勒斯德勒乌(Herastrau)公园、H展厅、佛罗利亚斯卡大会堂等地举办大规模集会。”
所有集会上都有人发表动员演讲。斯特凡·布尔利亚说:“会议的日程表是通过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转达的,接着大学生协会理事会作为这些组织的国际青年理事会将其建议交给与会者。发表讲话的人是国际或本地青年组织的代表,如果是国际青年组织的代表,那就是规模相当大的,我们的所有领导人也会参加会议,或是在全国各地大学和城市举行,那么就是这些组织的活动分子发表讲话。当时宣传是新意识形态渗入国家的主要支柱,一旦发布便可以作为发表讲话的材料,人们也要求得到这些材料。就如任何表演一样,归根结底这就是一种政治表演,需要有一个遵守某些规则的导演。比如,如果党领导人参加活动,那就有导演。有的导演名声很好,其中之一是歌剧导演黑罗·鲁佩斯库(Hero Lupescu)”。
共产党政权垮台时,为和平而战的口号也一同消失。一个和平理想的实现,不能仅靠号召宣传,必须是所有人和政治制度的担当并具体实行出来。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